乒乓外交四十年老照片欣赏(二)

乒乓外交的开始当然是1971年4月科恩在名古屋世乒赛的搭车事件,以及紧接着的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正如所谓的“蝴蝶效应”,小小乒乓球激起的涟漪引起了外交角力场的海啸,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随后中国乒乓球队访美,令世人眼花缭乱的一系列美中交往,官方的和民间的,使得全球外交重新布局,二十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历史走向完全改变。

为了纪念乒乓外交四十周年,目前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代表团成员还有戴尔•斯威里斯(Dell Sweeris)。她的妻子、当年的美国全国冠军科尼•斯威里斯(Connie Sweeris)是1971年访问中国的美国运动员之一。下面这张照片是1997年8月8日斯威里斯夫妇(右1和右2)在北京拍摄的。当时他们正在中国进行乒乓外交25周年的纪念活动。(右3为1971年访华时年龄最小的美国运动员朱迪)

戴尔没有到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乒赛,但是第二年他们夫妇几乎全程陪同来访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两个星期走了7个城市。戴尔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他与梁戈亮在底特律的那场比赛,观众有一万两千人,美国广播公司最受欢迎的体育大世界节目进行了转播。那个时候乒乓球在美国还不算一种重要的体育运动,中国队的来访让人们看到真正的乒乓球运动是什么样子。这次在中国,戴尔将和约翰•坦尼希尔搭档双打,对阵梁戈亮和另外一个中国球员。

1971年4月16日美中两国乒乓球代表团在北京举行会议。照片中左二为美国乒协主席格雷厄姆•斯提恩侯文,左三为拉夫德•哈里森,最右边就是年轻的科尼•斯威里斯。

当年有三位美国新闻记者被允许与美国乒乓球队同行并进行报道。这是在4月16日的一次招待会上,美联社记者约翰•罗德里克(John Roderick)正在与两位清华大学的学生交谈。这两位学生现在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如果碰巧有读者认识,请将这张照片转给他们,并代我们向他们表示问候!

1971年4月17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结束破冰之旅,途经香港回国。这是他们在香港入关,面对蜂拥而至的新闻记者和摄影记者。

4月17日美国代表团在日本东京转机,同样面对大批记者。

4月18日,代表团返回美国之后,六位团员在洛杉矶举行记者招待会,格伦•科恩(左四)在会上谈他的访华体验。

4月19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访谈“今日秀”(Today Show)在纽约采访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从左到右为来自纽约市布鲁克林的球员乔治•布雷斯韦特、队长杰克•霍华德和格伦•科恩。设想一下那个时候如果有了互联网,非得把网络给挤爆了不可。

下面是有关美中乒乓球交流的几个花絮:

美国公开赛明年在密歇根州大激流市举行,正在访华的戴尔希望中国球员会来参加比赛。

1972年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泛美航空公司专门为此改装了一架飞机,全部都是头等舱座位,后部还安排了记者舱位。

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的时候,戴尔还认识了张燮林,他们一起去威廉斯堡,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后来他们的儿子在悉尼奥运会代表美国参赛,在看台上张燮林认出他们夫妇,拍着他的肩膀跟他打招呼。他感觉是那样的受宠若惊,就好像在纽约洋基体育馆看棒球世界大赛,被洋基队传奇球星迪马乔拍着肩膀说一声“嗨”一样(想象一下哪位在源深体育馆看球,姚明过来和你拍肩膀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