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传媒说张永和 (Yung Ho Chang) 是”狂人”,但他给我的感觉一点不”狂”,说起话来慢条斯理、有板有眼。不过,他的自信却给我很深的印象。

2005年美国建筑学重镇麻省理工学院聘请张永和为该校教授并担任建筑系系主任 (Professor and Head of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MIT),使他成为在美国著名大学担任系主任职务的少数几位中国大陆学者之一,引起传媒的普遍重视以及广泛报道。此前在大陆建筑界只要提起”非常建筑”,人们必然会想到他,他也在海外得过各种建筑设计大奖,名声不小。
张永和教授是文革后的第一届大学生,1977年考入原南京工学院建筑系 (现东南大学) ,大学没有读完,便于81年赴美自费留学。先是在保尔州立大学 (Ball State University) 拿了一个学士学位,接着去加大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读硕士,获得建筑硕士学位。 他考大学时,本来最想读的是中央美术学院,喜欢画油画,但自觉水平太差,一定考不取,所以才听从父亲张开济的建议,改学建筑设计。张开济是著名建筑师,曾任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天安门观礼台、革命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天文馆、北京科普展览馆等建筑的设计便出自他手。
张永和出生在北京,祖籍杭州,母亲是无锡人。当我问起他是哪里人时,他好像自己也不怎么确定。他说从小生长在北京,应该算是北京人,不过父母都是南方人,所以南方文化对他有很大的影响。我想他到南京工学院读书,也许与文化基因有关。他到美国读书,先是在保尔州立大学,这是美国典型的中西部大学,位于印第安纳州 (Indiana)的Muncie,那里是一派乡村田园风光。张永和来到这里读书,不但面临文化间的巨大差异,还要面对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反差,加上孤身一人,日子十分难过。好在他很快完成学业,由于他的哥哥在伯克利读书,他就申请去伯克利,兄弟两人在一起,总比一人孤单在外要好。想不到伯克利录取了他,他的哥哥却去了耶鲁读书,结果还是一人。但伯克利毕竟比较热闹,有城市生活的味道,与保尔州立大学不可同日而语。
我认识不少从大陆台湾香港来美国定居的朋友,大部分人抱怨最多的是美国的城市生活不方便,虽然环境好,出入有车,公路交通发达,但总觉得是生活在乡下。即使生活在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也还是觉得没有生活在北京上海台北香港方便。这些人自称是”城市人”。我觉得张永和教授也是属于”城市人”,他念念不忘的是半夜三更肚子饿了可以到街边买一碗热乎乎的汤面;烦了可以在街上走走,随时遇上个熟人聊聊天;购物则是一种享受。在我与他的交谈中,他多次提到”宜居城市”这个词。他对”宜居城市”的描述,根据我的理解,就是一要生活方便,二要环保节能,三要能环境优美更好。

说到生活方便,他以东京的24小时便利店以及巴黎地铁为例,说明城市购物网点和交通网络的重要性。他说任何人在东京或巴黎,只要步行几百公尺,一定可以找到便利店或地铁站,解决一般的日常需要。而需要以车代步的城市,不算宜居城市。他觉得工作、生活、商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是理想的宜居模式。他认为纽约是全美最宜居城市,尤其是曼哈顿,生活工作购物都很方便。他也喜欢东京、香港与台北等城市的宜居程度。
张永和教授说上海的浦东与现在的北京就不合宜居标准,路越造越宽,高楼大厦都是封闭式小区,不利生活。他指中国大陆城市建筑太重视单个户型,而不重视城市整体规划发展。每个人的家都布置得很舒服,回到家里关起门来是一种享受,但出了门,走到街上又是另外一回事,出行购物不便,交通混乱,还伴随着空气、噪音以及视觉污染。
说到节能,张永和教授说最近这些年各种建筑新材料层出不穷,新的科技也不断涌现,建筑设计就要适应与把握这些新动态。他比较北大建筑教学与MIT教学的区别,指出中国学建筑的学生常常不知道材料与技术对建筑的重要,而MIT的学生则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建筑技术。
张永和教授对美国的建筑也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说MIT的建筑系成立于1865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建筑系,在美国建筑界影响很大。以前这个系的建筑设计实力很强,但最近二十年来设计转弱,重理论不重实际,重形而上不重形而下。他应聘担任系主任后,通过五年的时间,将这股风气扭转了过来,新聘了10多位教师,约占全职教师总数的40%多。现在MIT的建筑设计,又是全美最强的之一。
85 年毕业后张永和到保尔州立大学执教,此后先后在密西根大学、伯克利加大、莱斯大学、哈佛大学、同济、北大等学校教书,从助理教授一直升到讲座教授。他也获得过印第安纳州建筑师执照,在美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过。九十年代回国探亲时,认识也是学建筑出身的鲁力佳。张永和八十年代初出国留学,毕业后又在美国教书,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无疑是钻石王老五,想必为他牵线介绍或主动追求他的”美眉”一定不少,他与鲁力佳擦出爱情火花,说明鲁力佳有过人之处。果然此后在事业上,鲁力佳全力配合夫婿,从成立”非常建筑工作室”到决定回国工作再去MIT教书,夫唱妇随,十分和谐。
麻省理工学院地处麻萨诸塞州的剑桥市,与波士顿一河之隔。从宜居城市的角度来说,波士顿显然高剑桥一头。所以,张永和选择住在波士顿,身体力行他的”宜居”理念。
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