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有两篇博文介绍美国外层空间探索项目,后来有一位读者(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在提问中说国际“空间站最后的工作人员也落地了,也就是说空间站没人了”,该读者关心国际空间站的前途,还问美国“匆忙‘放弃’空间站而发力深空是出于什么考虑”。这里尽我所能做一些解释。

首先,国际空间站现在不是没人了。上个星期五,空间站第28次常驻考察任务的三名宇航员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返回地面,目前空间站还有今年6月7日登上空间站的美国、日本和俄罗斯3名宇航员,他们已经开始执行第29次常驻考察任务。该项任务另外3名美国和俄罗斯宇航员原定在这个月进站,但是因为8月24日俄罗斯进步号货运飞船发射失利,事故正在调查,为了慎重起见,预计他们将推迟到11月14日登上空间站。
据美国宇航局介绍,国际空间站自从2000年11月2日开始,一边搭建一边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到去年基本建成,预计至少工作到2020年。空间站满员搭载6名宇航员,主要依靠美俄两国的运载工具向空间站运送人员和补给,欧盟和日本后来也参加货运。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出事,影响到空间站只有两名宇航员常驻。今年航天飞机退役之后,大约在5年内空间站人员的接送将要依赖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
尽管现在处于经济不景气时期,美国和欧盟国家国债和财政赤字问题很大,地震海啸后的日本灾区需要重建,大家都在削减预算,但是美国与其合作伙伴并没有“放弃”国际空间站。
美国上届政府曾经决定要在2016年结束空间站任务,但是2010年4月15日奥巴马总统宣布,在航天飞机项目结束之后,将增加资助设计和建造新的重型运载火箭,继续推动前往小行星与火星的载人飞行计划。奥巴马于去年10月11日在国会通过的2011年宇航局拨款法案上签字,这项为期3年、580亿美元的法案正式生效,其中就包括拨款继续支持国际空间站,使得空间站至少可以工作到2020年。
目前国际空间站预计的常驻考察任务已经有10次,时间排到了2014年3月。从现在开始,人员接送都使用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每次发射送上3名宇航员,替换空间站6名宇航员中的3人,每位宇航员在空间站停留5个月左右,每次任务的6名宇航员当中都有2名美国人。

到2015年前后,美国多家民营公司的运载工具将投入使用,载人飞船效率将比只能接送3名宇航员的俄罗斯联盟号飞船提高一倍,货运飞船的运载能力也将大大超过俄罗斯的进步号,从而提高空间站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空间站的使用寿命,在微重力条件下开展生物学、生物医学、空间医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以及天文与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科研活动,并且为人类走出地球,走进宇宙深空积累经验。
至于美国“发力深空是出于什么考虑”,我只能从个人立场出发与这位读者探讨。尽管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国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空间竞赛,从而引发人们对空间竞赛与军备竞赛之间的联想。但是不要忘了,自从人类开始仰望星空以来,浩淼的苍穹不但是伟大哲学家的重要思想源泉,是身处庸俗世界的凡人寻求精神解脱的终极处所,而且因为对宇宙的不倦探索,诞生了现代科学,创造了无数的新技术新材料,造福于人类并将荫及子孙后代。我认为,类似于走向深空这样的遐想,是人类之所以为智慧生物的标记,是每个怀有童心的人永远的追求。这种追求对那些贪名逐利的商人和政客带来了什么样的好处,是否让某个民族某个国家暂时得到了领先地位,只不过是被人类不断超越自我的潮流冲到岸边的卵石沙砾而已。
(所有图片均取自美国宇航局网站)
相关博文:
雾谷飞鸿/美国参考
http://twitter.com/MeiGuoCanKao
https://share.america.gov/zh-hans/
手机雾谷飞鸿
http://m.usembassy.gov/128065&t=d066a6d0da4e3a13f9dffed0b763262b
本文无版权限制,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