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United Nations Fourth World Conference on Women)制定的《北京行动纲领》(Beijing Platform for Action),为增进妇女权益确立目标,并提出了12个重要关注领域。在妇女历史月(Women’s History Month)之际,“连线美国”将对每一领域中的全球进展情况作出评估。此文聚焦武装冲突对妇女的影响。

今天的武装冲突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的内战,平民占伤亡的90%,其中很多是妇女和儿童。
在战争中,妇女和女孩遭受到与男人一样的命运,她们被打死、打伤、致残和遭受酷刑。她们被赶出家园,衣食无着。她们也许被逼加入武装力量或反叛势力,在那里照料伤员和病患。在很多冲突中,强奸妇女和女孩被当成一种战争工具。目睹和经受暴力、亲人死亡和失去家舍给人造成深重的创伤,对心理和身体上的影响即使在冲突结束后仍会长期存在。

严重和持续的创伤
妇女和女孩在社会中的脆弱地位格外加重了武装冲突对她们的影响,所受伤害至深。 研究显示,社会秩序崩溃对女性的影响比对男性更为严重,在“崩溃国家”的民族冲突中尤为如此。 由于女性被视为“敌对”文化的代表和繁衍者,她们成为重点迫害目标,她们的母性天职被当成工具。
敌对势力往往通过性暴力手段——包括强奸、强迫婚姻和人口贩运——达到削弱对手的目的。

妇女是和平的能动力
但是,女性不仅仅是受害者,她们是带来变化的积极能动力。她们能够通过评估和处理暴力问题和组织起来而作出反响。妇女和女孩能够拿起武器参与解放斗争,反抗占领,也能够在不同的政治、宗教和经济目标的竞争中有积极的参与。
妇女和女孩往往在冲突之前、期间和结束后的和平进程中扮演活跃的角色。她们可能参加各种基层努力,重织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纽带。在20世纪90年代的巴尔干战争中,“黑衣女人”(Women in Black)团体发起了反战运动,如今它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和平组织。在利比里亚14年内战中兴起的妇女和平运动逐渐给妇女带来更大的权益。但是,正规的和平进程往往没有女性的实质性参与,甚至把一些正在积极重建地方经济和公民社会的妇女排除在外。

性别关系在战后的发展
武装冲突结束后,性别关系可以发生有益于妇女和女孩的变化。有时,由于男性当家人不在,女性承担起新的责任并因此获得新的地位、本领和权力。战前的妇女地位对战后情况具有很大决定作用。在性别严重不平等的社会,妇女很可能在武装冲突中遭到更严重的虐待。
国际社会正在日益关注妇女和女孩在战争中的遭遇,以及让女性参与和平进程和重建战后社会的重要性。

伊拉克-美国人活动家扎伊纳布·萨勒比(Zainab Salbi)创立了“国际妇女互助”组织(Women for Women International),通过采用职业培训、医疗保健和妇女权利教育等方式,专门帮助处在战争地区的妇女重建被破坏的生活。她说:“如同生命一样,和平也始于女性。我们是第一个跨越冲突界限建立联盟与合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