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迟到了20分钟,然后居然发现了爆满的电影院里只留下两个位置,就在巨大的银幕前面。悄悄地向我的位置走过通道的时候看到了周围的人,发现电影院里不但有中国人,还有好多美国人:夫妻,家庭,年轻人,老年人,都聚在一起看“叶问”—— 华盛顿一年一度的香港电影展的第三部电影。
今年第15届年度电影展要强调香港电影业的多样性,因此上映的电影的风格涵盖面很广。电影展将陆续放映的电影包括卖身契(1978年)、野•良犬(2007年)和魔术男(2007年)。这些电影都会在萨克勒艺术馆(Sackler Gallery) 的大礼堂放映。这个展览馆和就在旁边的弗里曼艺术馆(Freeman Gallery) 构成华盛顿国家广场的亚洲艺术博物馆。里面有1千多件亚洲艺术品,而且经常有临时展览。比方说,周日电影结束之后我赶着去看相当美丽的展览叫“在佛之王国“(In the realm of the Buddha),看到了许多来自西藏的文化制品,甚至还有一个藏传佛教圣坛。
刚过去的周日我终于有机会去看这个电影展的一部电影。我没看第一部电影“赤壁”,因为我还记得很清楚在一辆去康定的公交车上看赤壁的经历。我还误了看“复仇”(2009),但是最后看到了“叶问”,而且看得高高兴兴。“叶问”2008年在北京上映之后很受欢迎。故事以一个鼎鼎大名 的武术宗师的生活为主(叶问这个人后来成为了李小龙的恩师)。中日战争的时候他依靠自己的武术能力反抗日本侵略者。

电影的情节强调中国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尊严,勇气,而且中国武术的道德与某些日本人的残酷的、无耻的武术形成对比。叶问不但自己很谦虚和忠诚(日本将军问到他的名气的时候,他直接回答:“我只是一个中国人。”),而且令他周围的人深受鼓舞的是,他劝止一位中国翻译官为日本军人服务。对他个人家庭而言,他是个理想的男人:战争爆发之后他当苦力,尽管腰酸背痛,但不惜为了家人起早贪黑。
电影也表现在中国常见的一个主旋律——地区差别:叶问,总是优雅和友好地以咏春拳大胜说普通话的北方人,从而增强佛山人的自豪感。
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其他观众的积极性和精神:叶问一揍坏人大家就叹口气,某一个好笑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大家就都笑起来了。看电影时我偶尔转了头,就看到了美国笑脸随处可见。
听说“叶问2”今年会上映:有可能我明年夏天到中国去时会去看它。也许在华盛顿下一届香港电影展上也能看到。反正一定要早一点去占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