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大中美学生留学感观(之一)

这是比较特殊的一天:我在北京市中心,周围都是精力充沛的中国学生和父母,我们都在听弗吉尼亚大学(UVA)校长的演讲 —

那天是去年秋天的10月29号,我被邀请参加在北京瑞吉旅馆的一个以弗吉尼亚大学(UVA)校长约翰•卡斯蒂恩(John T. Casteen III)的演讲为主的鸡尾酒会和报告会。这个活动是为了庆祝UVA在北京大学建立一个办公室。我出人意外地是唯一参加的美国学生:其他的听众由准备去美国的中国学生和目前上UVA的中国学生的父母构成。

卡斯蒂恩校长在他的讲话中强调父母感兴趣的话题,特别是UVA怎么处理经济危机的问题,还有日益增强UVA和中国的合作。纯粹的统计数字就可以说明这一点:申请UVA的中国人在火箭式上升,10年前只有17个申请人,而2009年已经增长到了800个。

这个会议令我意识到UVA和中国关系的增强,以及对未来的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来说,有可信的关于美国大学的消息来源——像中国和美国校友——的重要性。我发现了中国存在着由上UVA的经历结合起来的中国和美国校友引导的所谓“UVA北京俱乐部”。 

这个UVA校友体系在中国组织活动,向中国高中生和父母传播关于UVA的消息。比如说,他们每年为了庆祝刚刚被录取的学生组织聚会,而在全美国被录取的学生聚会的规模都没有在中国的聚会那么大。
 
令我比较惊讶的是中国学生和父母对我的位于夏洛茨维尔(Charlottesville)离他们几千英里的那么小城市里的大学的兴趣和了解。中美关系的增强和我自己在北京学习的经历让我想知道,中国学生对他们在美国学习的经历有什么看法?

林睿卡,另外一个朋友和我在我们的大学食堂
林睿卡,另外一个朋友和我在我们的大学食堂。

我向我的朋友提出了这个问题。她叫林睿卡,来自成都,是从一所传统的重点高中毕业的。她今年是四年级的本科生,在学习经济,数学和德语。睿卡很高兴她决定到UVA学习: “来美国读大学对我来说是一种重新发现自我和发觉自我潜力的过程。每一种经历都是自己造就,你愿意把在美读大学创造成什么样的经历,全在于你自己的期望,能力和意志。三者缺一不可。”

睿卡说,搬到新的国家和碰到一些障碍的压力对她确实有好处。  “来美读大学对我比在国内读高中压力更大。作为一名即将大四的本科生,现在看来这种压力是良性并且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的。”

在未来的几个星期内,我会继续讨论和比较美国学生在中国读书和中国学生在美国学习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