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清华大学学习的时候,我自愿跟肖鹰教授–一位有名的美学教授–会面,帮助他为今年夏天去英国剑桥练习英语会话。有一次,我们见面的时候–一般在清华南门附近喝咖啡或者吃饭,肖教授请我去听他讲的一节课,我兴冲冲地答应了。

我参加的那节课以一个三个小时关于山水画的演讲为主,对我而言很有意思。肖教授谈到了这种画历史上的演变 ,给我们看一些幻灯片,从中国诗词和山水画找出相似之处。但是我竟然发现,上课的时候虽然很多学生打开了电脑,但并不是为了记笔记–有的学生上网跟朋友聊天,有的人上网玩儿游戏,有的甚至看电影。
因为没有必要准备高考那种综合考试,上那门必修课的许多清华工科学生对内容也许不感兴趣。这一点让我想到弗吉尼亚大学,那里学科学和工程学的 学生自愿上跟他们的课程没有关系的人文学课,而且被鼓励这样做。比如,我有一个美国朋友开始上他最后一年的建筑工程学,但却在去年停修他的专业学科一年,选了很多人文学科的课程,并且集中精力学拉丁语和古希腊语。
在弗大选择课程跟中国比起来自由得多,连工程学生都能够上几门跟他们的专业没有关系的课。陈嘉伟, 一位在弗大学数学和经济的本科生说:”美国大学教育很全面, 很多选择。 在中国, 你可能只能学到专业的东西。” 她也注意到了,在弗大学生能够”多探索校园的各种机会活动”。这一点有道理:在弗大谁都能开办一个协会–只要两个学生愿意当会长。现有协会从交际舞团和体育运动团到”男生推进护理学”(Men Advancing Nursing)和茶协会,种类不胜枚举。
尽管这一系列的选择和机会可能会让一些美国和外国学生感到应接不暇,但是我注意到,在弗大的中国本科生经常能够成功地运用很多机会。一个原因可能是,经历过中国高中的严厉训练,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能够忍受在美国算是较大的压力。用另一位主修数学和经济学的学生王博文的话说:”中国教育是把小学到高中的学习抓得很紧,上了大学反而轻松,而美国教育和中国正好相反。其次,美国教育更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团队的合作。”
也许是由于中国学生的学习背景和自律,他们在美国大学能够非常成功。博文还说: “我很满意在美国的学习经历。对希望来美国留学的学生,我想说两国教育各有各的优势,若来了美国,在大胆尝试新事物新方法的同时,亦不要轻易丢弃了在中国养成的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