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之前的博文中,提到喜欢住在美国的几个理由,其中有关文化多元化的一段,仔细想想应该是最重要的理由之一。但当时没有细谈,这篇博文就想多谈点美国文化是如何容纳多元文化的。
一般人谈美国多元文化的特点,总是提到美国是个文化熔炉。的确,文化熔炉很形象地揭示了美国文化的特质,说明美国本土文化有它自己的强大吸引力,可以吸纳不同的外来文化。但我要说的是,美国文化不单是个熔炉,还是一个拼盘,他最吸引外来移民的地方,是善待不同文化,或者说,是对异质文化的宽容。这种对不同文化的宽容,建立在人人生而平等的基础之上。
在移民聚集众多的地方,你走进图书馆,必然会发现有你需要的母语书籍。我住在华盛顿近郊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离我们住处不远就有一个图书馆,这是一个公共图书馆,与遍布美国的其他社区图书馆一样,馆内有满足社区居民需要的各种图书。我们这个社区有不少华裔、拉丁裔、韩裔等移民,图书馆为了满足少数族裔的阅读需要,购买了大量中文、西班牙文、韩文书籍,多为小说、传记、食谱等消闲类读物、供不同族裔借阅。在美国,中文、西班牙文、韩文是外文语种,外语书比英语书贵不少,公共图书馆经费有限,多买一本外语书等于少买两本英语书。但只要读者有需要,无论哪个语种,馆方都会设法去买。
除了图书馆外,外语的广播电视频道也很多。以中文为例,住在美国的华人,可以看到大陆、台湾、香港等不同地区的电视节目,CCTV、凤凰卫视、无线电视、亚视、中视、台视、东森新闻等应有尽有,比在大陆、台湾、香港还要丰富方便。此外,各语种的报刊杂志也数不胜数。以华盛顿地区的中文报刊为例,有台湾背景的世界日报、香港背景的星岛日报、大陆背景的侨报以及各种免费报刊如多维时报、华盛顿新闻、美华时报、新世界时报、大纪元等。可以说,来到美国的移民,只要想保留自己文化的生活习惯,绝对可以找到心灵的家园。

美国文化的多元性,从不同族裔人群在政府、公司、传媒、学校、科研机构中广泛担任重要职位方面可以得到更确切的证明。我想世界很少有国家像美国一样重用不同族裔的人。以华人为例,在美国联邦政府中担任要职的越来越多。近年活跃在华府的华裔精英有奥巴马政府的内阁秘书卢沛宁、商务部长骆家辉、能源部长朱棣文、白宫公共联络室主任陈远美等以及此前在布什政府任内担任过劳工部长的赵小兰、国防部副部长朱思久等。美国内阁一共有15 个部,包括国务院、财政部、国防部、国土安全部、司法部、农业部、商务部、劳工部、运输部、能源部、教育部、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住房及城市发展部、国内资源部、退伍军人事务部。在现任15 位部长中,华裔就占了两席,比例不能说不高。除了部长这一级外,担任副部长、助理部长、各署、局、司、处重要联邦职务的华裔更是不计其数。
此外,还有大量华裔在联邦政府部门担任技术及一般性行政职务。每天中午午餐时分,走在华盛顿政府机构聚集的城内西北区,不时可以遇到西装革履的华人与白人、黑人、西语裔同事外出就餐。这些在联邦政府工作的华人,构成了一道族裔和谐的靓丽风景线。华人除了在联邦政府工作外,在国会、法院、地方政府、司法系统、律师楼等部门、也有很好的表现。至于私人机构如公司、大学、研究部门等,受到重用的华裔更是数不胜数。
华人只是美国社会少数族裔中较小的一部分,其他族裔对美国社会的发展更是贡献良多。在美国,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不但包含社会阶层平等的含义,也包括族裔平等的要素。国务院的同事几年前翻译了一本美国作家文集亚美利加随想,由15名具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以集体笔谈的形式反映今日美国广泛的多样性,文字优美精炼,值得一读。以下是该书的链接
http://www.america.gov/mgck/publications/books/writers_ameri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