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重创美国经济。相当多的美国人在房价奇高的时候以浮动利率或短期内仅付息不还本的方式购买房屋,一些金融公司则置部分购房者的低信用评级于不顾,以金纸包装次贷,辗转打包倒手图利,最后房市泡沫爆破,经济下滑—失业率攀升—贷款违约—资金链断裂的连锁反应引发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全世界,至今美国和一些受其影响严重的国家经济还在谷底徘徊。
几百万美国人因为失业或就业不足还不起房贷,不但昔日被看作美国梦之一的自有住房被银行强制收回,而且损害了个人的信用,导致美国人整体信用评级大幅下降。
借贷是经济生活中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将借贷从兴办实业大规模地向消费领域转移,则是上个世纪的事情。美国人的超前消费理念给个人借贷和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因而对个人信誉的评定成为贷款消费的基石。目前全球最通行的个人信用评级机制和最知名评级机构都起源于美国。
美国在1970年制定了《公平信用报告法》,规定消费者信用报告机构可以搜集消费者的有关信息,并且向提供信贷的机构或其他例如用人单位发布。信用报告机构应当搜集准确的信息,如果在与消费者就信用评级发生矛盾的时候,有义务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实。信用机构保存的消费者信息通常以7年为限,特殊的可以超过,例如个人破产记录在案10年,欠税记录在偿还之后再保存7年。法案在2003年修订后还规定消费者可以每年一次免费从信用评级机构获得自己的信用记录报告。
目前美国有三大消费者信用评级机构,它们是分别是“百利”(Experian)、“伊夸费克斯”(Equifax)和“环联”(TransUnion,也有称为“泛联”的)。这三大机构以及大多数其他信用评级机构都以美国个人消费信用评估公司FICO(全称Fair, Isaac and Company)的评分模式为基础,对每个有借贷消费记录的个人进行评分。评分的权重如下:
35%:偿贷历史——是否曾经迟付贷款,例如房贷、信用卡欠账和购车贷款;
30%:信贷使用——周转债务(例如信用卡欠账)与信用额度或可支配周转信用额度之比。降低这个比例,例如付清信用卡欠账可以降低这个比例,从而提高你的这项评分;
15%:信用历史——借贷历史越长,这项评分越高;
10%:信用类型——你可以通过使用多种信贷,例如购买大件物品分期付款、使用周转信用和房贷等来提高你的还贷可信度;
10%:信用申请——经常申请信用贷款或要求提供信用报告会降低你的这项评分。但是偶然申请贷款购房或购车,或者用人单位调查你的信用记录不会对你的信用造成不良影响。
FICO评分从300分到最高850分,如果你的评分为:
300-549分:很难找到任何贷款机构向你提供贷款;
550-619分:有可能获得贷款,但是利息和手续费会非常高;
620-679分:可能获得贷款,但是利息相对较高;
680-749分:贷款没有问题,而且利息和还款条件也不错;
750-850分:贷款机构会争相垫款给你,而且给你最优惠的利息和还款条件。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外,美国还有一些专门的信用评分机构,它们会在消费者自愿的基础上搜集FICO评分机制之外的消费记录,例如房租、水电、电话和保险费的付款情况,以便消费者积累自己的信用,为以后申请购车、买房等大宗消费奠定基础,或者在发生信用恶化的情况下,逐渐改善和恢复自己的信用水平。
信用评分不仅影响个人贷款和申请信用卡,而且还会影响你购买保险。如果你的信用不好,你的汽车保费可能会比别人高,甚至人家可能拒绝向你提供保险。
你在申请新工作的时候,很多单位也会审查你的信用记录。同样条件的申请者当中,一般人家会录用信用评级较高的,因为人事部门会认为你既然连自己的财务都管理不好,怎么能相信你会很好履行你的职责呢?所以在美国,从小家庭、学校都会告诉你要建立和保持一个好的信用记录。
这次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美国人信用评分空前下跌(大萧条的时候美国还没有现在这样全面和完善的个人信用评分体系)。据FICO和环联等公司去年年中发布的消息,美国有信用记录的人口当中大约有25%也就是4300万人的信用评分低于599分,大幅高于15%的历史最低纪录。其中大部分评分下跌是因为无法偿还房贷,被银行将房产强制收回拍卖,因而一下子把他们的信用评分降低150分造成的。
和邻居加拿大相比,本来美国人就比加拿大更加热衷超前消费,消费过头造成还款危机因而影响信用评分的比例从来都比加拿大高,加拿大人信用卡还款不良记录只有百分之一多一点,而美国人则超过百分之二。这次次贷危机更加拉大了差距,加拿大人的平均房产净值占房产总值的三分之二,而美国人只有40%。
但是美国人也不是一无是处。美国人信用评分超过800分的比例尽管低于这次金融危机之前的18.7%,但是降低得不多,还有18%左右,高于13%的历史平均值,说明相当多的美国人还是在撙节开支,保证按时还贷。而且美国人的储蓄率自从次贷危机以来,一直在缓慢持续上升,说明一部分美国人也在反思过分超前消费的后果。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消费和储蓄是一对双胞胎。消费拉动经济,储蓄防患未然。无论个人还是经济体,都在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而美国人显然应该从这次次贷危机造成的普遍信用危机当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