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巴勃罗•毕卡索(Pablo Picasso)完成了画作《格尔尼卡》(Guernica),但他不考虑在他的祖国西班牙展出这幅作品。这幅作品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反映战争造成的灾难和破坏,被人们视为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这幅作品描绘了西班牙内战(Spanish Civil War)造成的悲惨场景,锋芒直指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将军的国家军队,当然无法见容于佛朗哥统治的西班牙。

很多脍炙人口的著名绘画、音乐和文学作品都是对当时的统治者宗教组织和社会思潮发起的挑战。有时一部杰出作品只能随着时光的流逝才显示出其中的重要性。1937年,人人都知道《格尔尼卡》针对的是佛朗哥。今天我们才认识到这幅作品的普遍主题是战争造成的灾难和破坏。如果屈服于主流政治和社会风向,我们就会日益衰落,艺术界也会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

《汤姆叔叔的小屋》吹响了奴隶解放的号角。(State Dept.)

1852年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以洪亮的声音吹响了铲除美国奴隶制的号角,在采取蓄奴制的美国南方受到强烈抵制。这部作品的作者哈丽特・比彻・斯陀夫人(Harriet Beecher Stowe)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她曾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是一只被割下的奴隶的耳朵。但是,这部作品在美国北方受到广泛欢迎,促进了废除奴隶制的呼声和此后的南北战争(American Civil War)。

据一则广为流传的逸事,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在会见斯陀夫人时说道,“你作为写这本书的小个子女人,引发了这场伟大的战争。”

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的音乐芭蕾剧《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 激发了一场骚动。很多人认为这部舞剧粗制滥造,过分渲染暴力,大大背离了现代舞的传统。据说当年演出现场的观众异常愤怒,作曲家不得不在演出结束前逃离剧场。现在,这部作品被视为一部具有开创性的杰作。人们很欣赏舞剧采用大胆的舞蹈动作,复杂多变的音乐旋律也同样广受赞誉。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动物庄园》(Animal Farm)尖锐地道出了权力和人性的本质。(State Dept.)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期间,乔治•奥威尔找不到出版商出版他的新书《动物庄园》。这部作品以讽刺性寓言的形式解读苏联革命,正是这场革命导致前苏联的建立和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的残暴统治。当时英国和苏联都是反对纳粹德国(Nazi Germany)的盟友,但奥威尔坚持要求出版这部作品,最终在战争结束时面世。共产党国家立即对这本书下了禁令。

尽管如此,这本书继续印刷出版,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还被现代图书馆(Modern Library)列为20世纪最受欢迎的100本书之一。这本书告诫人们警惕极权主义和权力腐败的影响,在苏联垮台以后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N. Human Rights Council)指出,“艺术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对促进人类精神、文化的兴盛和民主社会的功能具有重大意义。艺术作品可以跨越边界和各种障碍,将我们所有的人联系在一起。”如果试图将自己的艺术趣味强加于人,只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1937年,纳粹在墨尼黑(Munich)举办大规模艺术展览,试图展现所谓经典的“纯粹”雅利安(Aryan)文化。

一名妇女参观最近发现的一件被纳粹视为“下等”文化的雕塑。人们曾认为这件作品已经被毁。 (© AP Images)

在附近不远的地方,他们匆匆在10个黑暗狭小的房间里展出600件他们认为所谓“下等”作品,在其中一些作品上附上了诬蔑性的口号,某些画框上的油漆也被刮除。与这个临时拼凑的展览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宽敞、明亮的博物馆里以干净整洁的方式展出的所谓“得到认可”的作品。

但是,所谓的“下等”作品更具有创造力,吸引了大批观众,参观人数达到与得到正式认可的展览的4倍。纳粹分子原来意图禁止人们接触某些作品,但实际上使这些作品声名远扬。希特勒(Hitler)和斯大林都禁止马克•夏卡尔(Marc Chagall)的作品。在纳粹德国被禁的还有詹姆斯•恩索尔(James Ensor)、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和毕加索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