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爱尔兰人的节日——圣帕特里克节。就在这个欢乐的日子前夕,一对年逾古稀的老人,芭芭拉和帕特里克•罗彻(Barbara and Patrick Roche)宣布向波士顿学院天主教教育中心捐助两千万美元,支持在全美国各地经费不足、师资缺乏和入学率下降的教会学校。
当帕特里克九岁的时候,母亲不幸去世,父亲独自抚养他们兄弟四人,当地的天主教区资助他们进入教会学校。在那个时候,学校的教师主要由修女和神甫担任,周围社区的孩子们都来入学,大家经常一起做礼拜,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但是自从1960年代以来,神职人员大大减少,教会学校不得不花钱聘用非神职教师,很多中产家庭搬离城市,而学费对很多新移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再加上前些年披露的教会性侵犯丑闻,使得近年来不仅波士顿,在全国各地城市里的教会学校都面临经费困难。波士顿主教区每年都有教会学校关闭。
帕特里克和他的兄弟1952年在家乡罗斯林代尔(Roslindale)开设了一家高档副食品商店,后来逐渐扩展到马萨诸塞州东部各地,现在有18家连锁店。帕特里克兄弟一直在回馈社区。这次向他的大学母校波士顿学院捐款之前,他们给当年的母校罗斯林代尔圣心小学捐赠了一百多万美元。
在美国,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钱多的多捐,像“股神”巴菲特,比尔•盖茨,钱少的也尽自己的能力。差不多人人都有成长过程中受益于社会、他人的经历,包括学校、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甚至毫不相识的个人。所以当自己成人之后,都有尽可能回馈社会的念头。
比如低收入家庭孩子在中小学的学校早午餐可以享受优惠,上大学不但学校有多项奖学金可以申请,而且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机构给孩子们提供资助,中学的教导主任会对毕业班学生申请资助进行专门辅导。至于对于贫困人群提供帮助的群众团体更是数不胜数。
所以在美国,不仅仅是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就是在平时,人们常会在自己的收入当中预留出一定比例,捐给属意的慈善机构。或者是在每年报税的时候,对税表上列举的慈善、公益机构捐上一笔应该退还给你的税款。
报道帕特里克这次捐款的《波士顿环球报》,收到大量读者评论。一位住家附近有帕特里克商店的读者写道:“这个家庭给其所在的社区巨大帮助。我儿子在他们店里做包装工作,他们对待他就像自家人。才刚刚工作了六个星期,就有休假奖励。在我们州里他们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是最好的。” 还有一位引用了马克•吐温的话:“行善是聋子可以听到、盲人可以看到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