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娜·阿尔索娃(Ilina Arsova)心想:“我能坚持到底吗?”
这位30岁的马其顿人攀登珠穆朗玛峰(Mount Everest)的历程已经进入了第三个星期,当地“暖和的”日子也只有摄氏零下16度,风速高达每小时48公里,空气极其稀薄,含氧量与海平面相比要低66%。她浑身都疼,连牙齿也疼。她说:“我从小到大有过的健康问题似乎都冒出来了。”
登上过这座世界最高峰的女性屈指可数。到1975年日本的田部井淳子(Junko Tabei)成为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第一位女性时,只有38位男性也登上过珠峰。而将近40年过去了,还没有任何一名马其顿女性成功登顶。
阿尔索娃这个热爱艺术和户外活动的女性在登上尼泊尔一座7千米高的山峰第一次看到珠穆朗玛峰触及天际的雪峰时,感到自己有能力尝试一下。
为此进行体能训练只是一部分。从购置用具到聘用夏尔巴人(Sherpa),这次远征费用高昂——可能高达10万美元。阿尔索娃在开始筹款时屡屡碰壁,很多公司老板和机构都不回她的电话。

随后,阿尔索娃被美国驻斯科普里(Skopje)大使馆选送参加美国国务院和espnW共同组办的“全球体育导师项目”[英文网站Global Sports Mentorship Program]。该项目是美国国务院“通过体育运动增强妇女和女孩自主权”行动计划(Empowering Women and Girls through Sports)的一部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女性同美国有影响的体育界女企业家结对。
阿尔索娃向佛蒙特州伯灵顿(Burlington, Vermont)伯顿滑雪板公司(Burton Snowboards)的老板之一唐娜·卡彭特(Donna Carpenter)学习了一个月,并了解了这家公司通过组办活动让所有人都尝试极限运动的方式。她通过卡彭特的非营利组织“冰雪基金会”[英文网站Chill Foundation]学到了筹款的方式,该基金会帮助弱势儿童参与滑板滑雪运动。
这段经历帮助阿尔索娃拿出了更有分量的简历,让她得到媒体的关注,并让她重拾勇气再次为攀登珠峰筹款。卡彭特成为她的赞助人之一。阿尔索娃使用了Indiegogo等众筹网站,并形成了她独一无二的风格。(她通过“正在攀登珠峰的马其顿艺术家”的宣传语,让画家捐献自己的画作由她销售。)
她于2013年3月从珠峰脚下开始攀登,在一个1989年的睡袋中度过冰冷的夜晚。这都不算什么。她说:“我在醒来时感到幸福不已,能看到我身在何处。我在攀登时整个国家都在支持我。”
5月,阿尔索娃成功登顶,成为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马其顿女性。她下山后有了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她迁居到奥赫里德(Ohrid)静谧的岸边,将她祖父的一座老屋改建成一个利用太阳能的低收费客栈,欢迎旅游者前来远足、划船、滑雪并享受户外活动。她当上了她所在的小渔村拉加丁市(Lagadin)的市长。
但阿尔索娃还有一个目标,她和卡彭特将这个目标列入了一项行动计划:阿尔索娃创办了TAKT,这是一个利用体育运动在各种文化和宗教之间搭建桥梁的组织,并致力于消除基于性别或社会地位的歧视。
今天,阿尔索娃所取得的成功激励着众多的马其顿女性勇攀高峰,战胜她们所面临的种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