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方早报最近刊登周晶璐的文章,标题为“奥巴马每天读十封人民来信”,该文转摘自《华盛顿邮报》,随后被多家国内报刊和网站转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评。这篇报道的背后,有一个不引人注目的人物:白宫来信办公室主任麦克•凯勒赫尔(Mike Kelleher)。
去年奥巴马刚宣誓就职不久,麦克从手下筛选出来的上百封信中挑出一位母亲寄自宾州的信。辛蒂娅•阿诺德在信中说,正当她观看奥巴马就职电视实况转播的时候,将要被派往中东地区的列兵儿子马修•阿诺德从德州胡德基地打来电话,请她帮助填写出征前的文件表格的几个项目:如果他不幸阵亡,葬礼是由父亲还是由她来安排(儿子建议最好由父亲来作决定,因为担心她受不了);如果受伤的话,是在德州这里还是回家调养等。辛蒂娅来信希望新任总统把军人作为他的优先政务之一。奥巴马亲笔给辛蒂娅回信,信中亲切地以马修称呼她的儿子,承诺用他的一切权力将马修这样的军人作为他首要考虑的事情,并要辛蒂娅转告她儿子,感谢马修在他的统帅下为国服务。
麦克事后告诉辛蒂娅,她的信之所以引起他的注意,是因为他自己也有孩子,是三个女儿。
麦克今年48岁。毕业于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毕业后曾经参加和平队,在西非小国塞拉利昂为当地社区服务。2000年他竞选伊利诺伊州联邦众议员没有成功,那是他第一次和奥巴马打交道。当年作为州参议员的奥巴马也参加竞选联邦众议员,在民主党初选阶段就败给了四连任的鲍比•鲁斯。
2004年奥巴马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共和党候选人阿兰•基耶斯当选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2006年麦克获邀担任奥巴马的外联主任。奥巴马当选总统后,顺理成章地提名他担任特别助理兼来信办公室主任。
联邦政府是美国最大的“老板”,2009年12月的数据显示,全职人员为250万人。总统管的行政这一摊最大,下属15个部和几十个局级单位。不归各部局管的,大约有五、六千人,其中人数最多的就是来信办公室。每天大约有一万件给总统的信件和传真,还有差不多数量的电子邮件。为了处理这些信函,来信办有50到100名正式员工,几十名实习生,还有1500名志愿者轮流上岗,有的志愿者已经是十几年的“老兵”。
志愿者通常处理的是电子邮件,因为电脑程序根据关键词事先已经将邮件进行了分类。而有经验的志愿者可能被安排接听老百姓的电话。因为打进来的电话太多,尽管有25个人接听,有的时候可能要排队等候一个小时,才能轮上和代表总统的接线员讲上两分钟。如果有人厌世想自杀,或者是对总统发出威胁,每一条线都有一个按钮,按一下立马就会转接到有关部门。

信件的处理最花时间。白宫的政策规定,所有的来信都得人工阅读。每封信都会根据所反映的问题分门别类地送交有关部门处理,例如司法问题、教育问题和住房问题等。大约五分之一的信件是希望得到总统对新生儿的祝福,或者是最高统帅对退伍军人的致辞。还有一些八九十岁的老人过生日希望得到总统签名的贺卡。只有不到十分之一是奥巴马粉丝的来信。小孩子的来信往往会得到一张美国第一狗“波”(Bo)在南草坪的“玉照”。
真正每天送给总统阅读的信件,那是层层筛选出来的“精品”。麦克根据时局的发展,拟定70多个不同领域,作为反映当前内政外交的风向标。例如阿富汗战争、医保改革、气候问题等。每个工作人员从自己阅读的信件中挑出三五封印象深刻的,选呈给主任。
麦克的任务就是每天从这一两百封选呈样本中挑选出十封来送给总统。按照总统的要求,这些最后总统自己读到的信件,不必是文字写得最好的,他希望看到的是简明扼要、鼓励和批评兼有的东西。所以,那通常是十封扣人心弦,令人深思,有时让总统感觉不是很舒服的信。
白宫来信办的工作看似平常,实则很重要。奥巴马经常在内阁会议上向他的部长们侃一侃刚读到的来信。前不久在推动医保改革的时候,在白宫与一些著名的医疗保险公司负责人磋商,奥巴马就用群众来信向他们说明这次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因为来信办的工作性质,所有工作人员都要经过严格训练,他们不得向外泄漏给总统“私人”信件的内容,通常都不接受新闻界的采访。但是,过去担任过来信办主任的老人则讲述了一些自己的经历。安妮•希金斯在尼克松、福特和里根总统时代负责来信办,她回忆当里根上台的时候,尼克松曾经给她打电话,让她像以往一样,将正反两面的信息送到总统的手上。她还记得手下一名员工曾经读到一个穷人的来信,说有二十年没有吃到过牛肉了。这个员工后来设法打听到在来信人的家附近有一家肉店,就用自己的钱汇给肉店老板、给他送去了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