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欧盟共同发展电子医疗工程

匹兹堡(Pittsburgh)某医院的一名护士与一对母子交谈。这所医院采用无纸化病历,医生们可以远距离查看X光胸片。(© AP Images)

设想有一位旅游者前往海外某地,不幸被车撞倒,神智不清,被送往医院,但医生和护士只知道病人护照上的姓名,对病人的健康史、药物过敏史等特殊情况却一无所知。

但如果医生可以很容易地在动手术之前查阅病人的电子病历,情况会有很大的改观。此外,如果一个国家的医疗代码和术语与另一个国家医生采用的代码和术语相互匹配,问题就更容易解决。

美国与欧盟(European Union)于2010年启动大手笔的电子医疗工程(eHealth project) 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这项工程的第一阶段已于去年完成,预计很快将推出具体的”“路线图”,目的在于促进各国政府、国际标准机构、医疗护理公司和企业家支持跨大西洋电子医疗合作。

目前,路线图团队的工作重点在于为建立病人的健康简历扫清道路。这些简历附有病人控制的程序。他们还设法为提高电子医疗信息交流的效率招聘和训练有关人员。

跨大西洋电子医疗合作今后还会带来更多的益处,因为如果有关国家遵守同样的标准和监管条例,医疗设备制造商就可以更快地获得新市场。

目前有关国家正努力对付人口老化问题,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患有慢性疾病,电子医疗工程最终将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优质的护理。这项工程正帮助医药公司看得更远,努力为患者试制有可能挽救生命的临床药物。

埃博拉(Ebola)和寨卡(Zika)爆发强调事态的紧急性

美国-欧盟的合作目标是使病历系统无缝衔接,从技术层面上说就是具有互通性,同时保护隐私。这项工程的重点是确定哪些重要病征、检测手段和其他方面的信息对于国际病人的病历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政府专家表示,埃博拉和寨卡的爆发强调国际医疗数据的合作具有刻不容缓的切实意义。

诺华(Novartis)公司的计算机专家和医药研究人员约里斯·范· 戴姆(Joris VanDam)说,采纳电子医疗系统的情况极为缓慢。他认为问题不在于计算机网络协议,而在于监管方面的障碍以及医疗学术中心不愿意共享数据。“他们不愿意其他人对他们正在治疗的病人进行研究。”

尽管如此,电子医疗工程是公共部门和民营部门的首要工作。以促进医疗设备和医药出口为要务的美国商务部(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也为实现共同的国际标准发挥主导作用。国际贸易专家马修∙海因(Matthew Hein)说,“互通性可以促进创造性、企业家精神和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