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是美食大国,传统的说法是北方人喜欢面食胜过海鲜,而江浙人则是无海鲜不餐。我长期生活在上海,上海是江浙人聚集重镇,海鲜在上海就显得十分重要。出国以前记忆中的海鲜,少年时代吃的最多的是大黄鱼与带鱼,带鱼可以清蒸、干煎、红烧,也可以烧糖醋鱼,我最喜欢的是在带鱼上抹上一层细盐,然后放在油里煎透,拿出来后又脆又香,外黄内白,味道一级棒。大黄鱼就更没有话说了,黄鱼咸菜汤是家中普通菜、饭馆里的松鼠黄鱼比家里的干煎带鱼又高了一个档子。以后黄鱼与带鱼越来越少,就改吃河鲫鱼与青鱼,河鲫鱼加上金华火腿,用文火炖,炖出来的汤颜色如牛奶般,味道其鲜无比。
到了美国后,发现市场上的海鲜品种不少,许多是过去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也叫不出名字,更不用说如何烹调了。这几年,有一种鱼慢慢成为超市中的主力品种,餐馆也拿来做菜,英文名为Tilapia,中文翻译有的称为罗非鱼,也有的叫吴郭鱼或非洲鲫鱼。我因为喜欢吃河鲫鱼,所以就取非洲鲫鱼之名。非洲鲫鱼原产非洲,由于容易饲养,产量也高,所以现在中国南方有许多鱼场大规模养殖非洲鲫鱼,并且大量出口到美国。美国最大的超级市场沃尔玛销售的冷冻非洲鲫鱼片大多是从中国进口的(美国超市除了龙虾有活的卖,其它都是冷冻的,而亚裔超市场大多有活鱼卖)。

十年前美国人很少吃非洲鲫鱼,餐桌上最常见的鱼有金枪鱼(Tuna,又称吞拿鱼)、三文鱼(Salmon,又称鲑鱼或大马哈鱼)、阿拉斯加鳕鱼(Alaska pollock)、鳕鱼(Cod)、鲶鱼(Catfish)等,当然,虾是最普遍的海鲜食品。2002年时,非洲鲫鱼甚至挤不进美国鱼类消费的前10名,当年平均每人的消费量只有0.3磅(约143克)。但这几年来非洲鲫鱼的消费量快速增长,据国家海洋渔业服务局(the 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的统计,2009年平均每人的消费量达到1.2磅,名列海鲜类消费量第4名;排名第一的是虾,人均消费量每年4.1磅,而鱼类第一名则是金枪鱼,人均消费量是2.5磅。
非洲鲫鱼之所以消费量快速增加,除了肉质较嫩,适合炒、炸、爆、烤、烧汤、清蒸外,鱼腥味较小也是一个因素,消费者虽然喜欢吃鱼,但又不喜欢鱼腥味,非洲鲫鱼有这个优

势,所以逐渐赢得顾客欢心。当然,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价格,目前在超市,去骨鱼片每磅4美元左右,整条鱼不到2美元一磅,比鳕鱼、三文鱼、金枪鱼等便宜三到六成。过去许多高档餐馆的菜单上是不见非洲鲫鱼踪影的,但现在许多此类餐馆也将非洲鲫鱼列入菜单。
纽约知名希腊餐馆Molyvos创办者之一、名厨莫奥纳长期拒绝使用非洲鲫鱼,但现在该餐馆的菜单上,有13种非洲鲫鱼食谱。
我也很喜欢吃非洲鲫鱼,我们家的菜谱是煮一锅麻辣烫,将切好的非洲鲫鱼片放入烫内,煮三分钟即可,既方便又好吃还不贵,大家都喜欢,经济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