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政府债台高筑,入不敷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成为全球媒体谈论的热门话题,尤其是上个月奥巴马总统与国会就提高联邦政府举债上限争执不下时,更引起许多人的担忧,害怕美国政府会违约。与美国政府捉襟见肘的窘态相映成趣的是美国的私人企业却有大把现金可供支配,许多美国公司手中的现金已经达到历史高点,难怪有人笑说苹果公司的钱比财政部还多。
专门对上市公司进行信用评级的穆迪公司对1600家美国公司的现金做了跟踪,发现这1600家公司手中持有的现金逐年增加,2010年的现金持有量高达一万二千多亿美元:
2007年:8250亿美元
2008年:8820亿美元
2009年:11120亿美元
2010年:12369亿美元
截至2010年,其中现金最多的十家公司为:
苹果:597亿美元;
微软:413亿美元;
思科:402亿美元
辉瑞:364亿美元
谷歌:350亿美元
通用电气:296亿美元
强生:277亿美元
通用汽车:266亿美元
英代尔:245亿美元
甲骨文:244亿美元
《福布斯》杂志依据另外一家信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的数据,对标准普尔五百指数中的500家大型公司的现金持有量做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截至今年3月,这500家公司手中持有的现金高达9633亿美元。这500家公司中,460家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政收入高于去年同期,升幅达12%。
政府没钱,企业有钱,这就是目前美国的现状。积聚大量现金对企业来说有利有弊。有利的是面对整体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手中的现金犹如一道坚固的防洪墙,在经济出现动荡的情况下可以抵挡外界的巨大冲击,也可以稳固投资者的信心,在恶劣的经营环境下,现金就是最好的武器;此外,企业可以利用大量现金寻找合适的兼并对象,为长期发展打下基础,一旦经济形势好转,可以领先竞争对手。上个月谷歌宣布斥资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谷歌的目标,是要在新的增长领域与苹果公司一决雌雄。
但是,企业手中积累了太多的现金也会引起人们对企业发展方向的疑虑,尤其是投资者与股东,会感到企业在发展方向上举棋不定,不清楚将赚来的钱用在哪里。企业用于再生产的投资太少,不利长远发展。
社会上许多人对企业在手中握有大量现金的情况下不积极雇佣新人有不满情绪,不少媒体人士指责大企业不雇用新人甚至冻结雇用的做法,认为这些企业对美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负有一定的责任,手握大量现金的企业在道德层面上往往受到更大的压力。目前美国的失业率高达9%,如何将失业率降下来是政府、民众关心的热点议题。奥巴马总统提出的振兴就业4470亿美元计划,就是政府改善就业环境的最新努力。
企业大把赚钱却又吝于花钱,钱越多雇用的员工却越少,这就是目前的经济现状,也是人们难以理解的经济发展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