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辩论历来是美国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年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在竞选参议员期间与对手进行的辩论使他名声大噪。(他于1858年败选,但两年后问鼎白宫成为总统。)很多人认为,1960年时任参议员的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也因为在辩论中表现优异而崭露头角,最后登上了总统宝座。

美国即将在2016年11月举行大选。民主与共和两党的候选人将参加几场全国性电视转播的辩论会。

双方预定在2016年9月和10月进行辩论,预计美国将有 7,000万人通过电视转播观看辩论。在此之前,两位候选人会为争取党内提名与本党候选人进行辩论。

据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政治研究中心(Center for Politics)的政治分析家杰佛瑞·斯凯利(Geoffrey Skelley)说,总统大选的预选辩论更引人注意。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News Channel)转播2016年大选的第一场电视辩论可吸引创纪录的观众人数。民意调查显示,即使不观看转播的选民也在了解和谈论这些辩论。

不同的风格和基调 – 不同的观众群

预选和大选辩论的形式大同小异,但细心的人会发现风格和基调的差异。参加预选辩论的候选人往往言辞更激烈,尽管他们与对方政党大选候选人的分歧更为明显。

华盛顿州(Washington)预选会议的代表进行投票。党内辩论可对60%的预选会议和选民产生影响。 (© AP Images)

这是因为这两类辩论发挥不同的功能。争取党内提名的候选人必须获得本党最强大的力量支持。党内的投票者也希望候选人能够推进本党的理念。

与此相反,民主与共和两党提名的候选人分别代表各自的政党参加辩论,站在同一个舞台上对垒。双方为了赢得更多的选票,需要争取独立选民、态度未定的选民和政治中间派的选票。双方都尽力展现自己具有总统的风范。

脱颖而出的决胜因素

早期的党内辩论往往有更多的人参加角逐。相对仅有两人参加辩论的情况,如果有10个人或更多人参加辩论,要脱颖而出似乎更困难。因此言辞不免有些激烈。

参加辩论会的观众也有关系。观众如果都来自同一个政党,会比较友好,也显得更热情,参加辩论的人因此很放得开,经常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从某些方面来说,辩论也需要有良好的外在表现。言辞当然重要,但外表也要得体,在电视上更是如此。候选人越来越希望自己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深见远虑。据斯凯利说,这样有可能产生一些引人注意的名言佳句,可供电视和社会媒体采用。

参加大选辩论的候选人则必须显示自己有能力鼓舞和团结整个国家,不仅仅限于本党的忠实追随者。他们可能更深入地阐述自己对重大全球和全国性问题的看法。

你如果有机会观看辩论的转播,可以了解各种不同的观点,即使你对某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南非政治家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谈到政治辩论最核心的功能。他指出,“一个好的领导人能够坦率和深入地参加辩论,同时认识到本人和对方最终必须拉近彼此的距离,进而获得更强大的力量。” 这一点不仅适用于美国,也适用于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