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画卷”(Picturing America)是国家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2002年启动的“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加强对美国历史和建国原则的研究及理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该图片集把美国一些最重要的美术作品带进全国各地的教室,帮助学生们通过一些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来了解美国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展现这个国家所经历的艰辛与辉煌。我们将在每周五为世界各地的中文读者献上这套历史名作赏析,希望借此为有意探究美国历史的读者开启一个独特的窗口。
图片介绍:温斯洛‧霍默(1836-1910),《新田中的老兵》,1865年。帆布油画,24又1/8 x 38又1/8英寸(61.3 x 96.8公分)。大都会美术馆,阿德莱德‧德格鲁特女士(Miss Adelaide Milton de Groot, 1876-1967)遗赠,1967(67.187.131 )。照片版权,1995年,大都会美术馆。
图片赏析:南军的李将军(Robert E. Lee)于1865年4月在阿波马托克斯(Appomattox)投降后,南北战争宣告结束,北军和南军的部队都和平解散。经历这场严酷考验幸存下来的士兵得以自由返家并恢复他们战前的职业。《新田中的老兵》描绘刚从前线回来的老兵顶着正午的烈日在麦田里收割的情景。这是一个大丰年,齐腰深的小麦一望无际。前景中是农夫的军用夹克和水壶(上面有北军的标记),几乎被割下的麦子盖住。
温斯洛·霍默在1865年秋天完成《新田中的老兵》,距阿波马托克斯投降日只有几个月的时间。画家自己也算是个退役战士,曾在前线为纽约的《哈泼斯周刊》(Harper’s Weekly)担任插图画家。在他为军方报告创作的素描中,霍默比较侧重于士兵的日常活动,而不是激战的场景。当他回复平民生活并开始画油画时,霍默仍偏好日常生活主题,例如这幅画中呈现的一名解甲归田的士兵。
霍默的画作所表现的乐观精神使表象下沉重的深层含义更加感人。标题中的“新田”不可能是指这块等待收割的麦田,而是暗示老兵离开战场,重操旧业(英文中field一词既可以指“战场”又可以指“田地”)。另外,南北战争中一些最惨烈的战斗就是在麦田里进行,因此在一般人的意识里,麦田会让人联想到布满倒下的士兵的战场。例如,一幅令人震撼的照片的标题就是《收获死亡》(A Harvest of Death),它展现了在葛底斯堡(Gettysburg)战死的士兵的照片。
画中与上述寓意相符的另一景物是退役老兵手中的那柄大镰刀。在1865年,那种简单的农具早已过时,农夫应当是用效率更高的人力收割机来收割如此巨大的一块麦田。在最初的画稿中,老兵的确在用这样一台收割机(其轮廓在画的左侧依稀可见),但显然霍默后来决定把它掩去,换用一种更原始的工具来取代这一现代技术的标志,由此赋予这幅农夫收割图一种令人不安的暗示,即让人想起千百年来的死神化身——可怖的收割者。
《新田中的老兵》不仅包含对战争造成的破坏的隐喻,也反映了国家未来的希望。它集中表现了当时美国人民感受到的两种相互矛盾的情绪:一方面庆幸战争结束,另一方面为失去众多生命感到悲伤。而且,战争结束并不意味着流血终止;阿波马托克斯投降日后没几天就发生了林肯总统遇刺事件,使全国再度陷入悲痛之中。因此,《新田中的老兵》还有另一层含义,它对这位伟大的总统的无辜死亡表达了深切哀悼。
对于当年看到这幅画的那些人,他们得到的启示是生命将延续下去。显然,退役老兵已经把过去的军旅生活连同旧军服弃置一旁,田野中不再见到死亡的踪影,而是金黄色的小麦。在基督教典故中,成熟的小麦象征着救赎。画家似乎在说,即使在最惨烈的灾难后生命也有能力自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