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画卷”(Picturing America)是国家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2002年启动的“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加强对美国历史和建国原则的研究及理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该图片集把美国一些最重要的美术作品带进全国各地的教室,帮助学生们通过一些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来了解美国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展现这个国家所经历的艰辛与辉煌。我们将在每周五为世界各地的中文读者献上这套历史名画赏析,希望借此为有意探究美国历史的读者开启一个独特的窗口。
图片介绍:希兰•鲍尔斯(1805-1873),《本杰明•富兰克林》,1862年。大理石,高度97又1/2英寸,宽度34又7/8英寸,厚度21又5⁄8英寸(247.7 x 88.6 x 54.9公分)。美国参议院收藏。
图片赏析:在签约为参议院制作这尊比真人还高大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全身大理石塑像时,五十三岁的希兰•鲍尔斯已是美国最著名的雕塑家。年轻时,他为安德鲁•杰克逊总统(Andrew Jackson)创作的自然主义风格的半身塑像(1835)为他开启了辉煌的事业。基本上自学成才的鲍尔斯的过人之处是用大理石呈现皮肤幻觉的能力。他于1843年完成的裸体女性雕塑《希腊奴隶》(Greek Slave)在国际上引起轰动,让维多利亚时期的观众同时有升华和兴奋之感。用雕塑家自己的话来说,该作品展示的不是肉体,而是“裸露的灵魂”。鲍尔斯经常为他的作品寻找有利可图、享有盛誉的展示地点,而没有任何客户比美国政府更理想,因为19世纪中叶正是联邦政府大兴土木建造国会大厦的时期。1858年,政府提供一笔两万美元的费用,要鲍尔斯为参议院创作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的全身塑像。
当时,鲍尔斯在意大利佛罗伦萨(Florence)的工作室中恰好有一个几乎完工的富兰克林石膏模型,他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做这个模型,希望有朝一日政府会委托他制作这样的塑像。像霍拉蒂奥 ·格林诺(Horatio Greenough)和托马斯•克劳福德(Thomas Crawford)等美国第一代雕塑家一样,鲍尔斯为了进一步拓展他在家乡的事业而移居国外,这种做法在今天看来颇为费解。鲍尔斯原本可以用相同的成本将他喜爱的托斯卡大理石(Tuscan Severazza,也是这件作品的材料) 运到美国,而不是他在佛罗伦萨的工作室,但意大利还提供当时美国所没有的其他丰富而廉价的资源:有经验的工作室助手﹑大学里免费的解剖学和解剖课程、以及愿意做裸体模特儿的年轻女性。而且,意大利的古典艺术精品比比皆是,为鲍尔斯等新古典主义雕塑家提供了灵感。
鲍尔斯的许多同代人,例如曾到佛罗伦萨拜访过他的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反对用当代服装(而不是古典长袍)来呈现历史人物,他们担心后代可能觉得这类服装古怪。但鲍尔斯不认为全身塑像需要受此局限,尽管他在这件作品里的确采用了一些古典设计元素(用作稳定道具的树干﹑手托下颔的哲学沉思姿势、以及称为“对立均衡”(contrapposto)的站姿)。在塑造这位美国最资深的开国元老时,鲍尔斯在细节上力求符合史实,在风格上却表现出高度的自然主义。塑像的服饰来自雕塑家从美国运来的富兰克林在18世纪中叶穿戴的实际衣物。鲍尔斯成功地再现了大衣的重量和体积以及在人物脚踝部位形成皱褶的棉制紧身裤的宽松感。柔软且折叠平滑的三角帽与中年富兰克林的五官特征相互映衬,形成复杂而生动的对比。
头部是塑像最重要的部分,根据的是18世纪与富兰克林同期之法国雕塑家乌东(Jean-Antoine Houdon)创作的著名半胸像。鲍尔斯根据乌东的作品做过几尊富兰克林的半胸像;不过,就这件全身塑像而言,他的灵感似乎来自苏格兰艺术家戴维•马丁(David Martin)约在1776年绘制的一幅富兰克林画像。在该画像中,这位美国贤人被描绘成一位沉思的科学家,他的臂肘支在桌面上,拇指顶住下巴。富兰克林以1751年出版的《电学实验与观察》(Experiments And Observations on Electricity)一书名扬世界,雕塑家因此让站着的富兰克林把臂肘支在一根被闪电击断的树干上。鲍尔斯别具匠心地用这种电击痕迹显示了富兰克林的丰富科学知识。略为弯曲的树干与人物放松的外腿构成平衡,并把观众的目光经由富兰克林的右臂曲线引导至他颔首沈思的表情。
1862年8月,这尊富兰克林塑像被放入可能是雕塑家亲自设计的箱子中,于该年11月抵达国会大厦,并被安置在参议院一翼的东侧楼梯旁,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