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画卷”(Picturing America)是国家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2002年启动的“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加强对美国历史和建国原则的研究及理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该图片集把美国一些最重要的美术作品带进全国各地的教室,帮助学生们通过一些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来了解美国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展现这个国家所经历的艰辛与辉煌。我们将在每周五为世界各地的中文读者献上这套历史名作赏析,希望借此为有意探究美国历史的读者开启一个独特的窗口。
图片介绍:詹姆斯•卡拉勒斯(1930-2002),《1965年赛尔马至蒙哥马利争取投票权大游行》,印刷照片。詹姆斯•卡拉勒斯摄影集,杜克大学珍贵图书、手稿和特别藏品图书馆。照片版权归詹姆斯•卡拉勒斯遗产所有。
图片赏析:1965年8月7日,林登•约翰逊总统签署了《选举权法》,这是南北战争后重建以来美国最重要的立法之一。它象征着五个月之前在亚拉巴马州达拉斯郡进行的一场斗争终于获得胜利。3月25日,二万五千人参与了截至当时南方规模最大的一次民权集会,他们聚集在亚拉巴马州首府蒙哥马利市(Montgomery),结束了一场从54英里外的赛尔马(Selma)开始的四天游行。
詹姆斯•卡拉勒斯当时是为畅销双周刊《观察》(Look)工作的摄影师,他被派去拍摄照片,用于一篇关于游行的报道。卡拉勒斯拍下了题为“教会的转折点”(Turning Point for the Church)的照片,反映了神职人员对这场民权运动的参与,特别是在一名前来支持黑人投票权的北方白人牧师被谋杀后赛尔马所发生的一些事件。卡拉勒斯的照片显示了在那个紧张危险的关头民权工作者的不屈精神和决心。
正如伊曼纽尔•鲁兹所画的《华盛顿勇渡特拉华河》一样,此处画面中的人物在其英勇斗争中面临天然和人为的障碍。卡拉勒斯拍照时采用了仰视角度,让我们看到一整列从右至左行进的示威者,他们似乎正在坚决地走上一条看不见的道路,走向低垂而诡谲的天空。游行队伍前面的四个人物好像无视即将来临的风暴,踏着有力的军人步伐齐步前进。照片中央是象征个人自由和宪法权利的美国国旗,被一双看不见的手举着,国旗上方笼罩着似乎即将撕裂的沉重乌云。
在卡拉勒斯拍下这张圣像般的照片的前一周,游行者两次向州首府前进,但都不成功。在3月5日的那个星期日,第一批示威者在电视摄影机和照相机的记录下,走过赛尔马市外的埃德蒙•佩特斯桥(Edmund Pettus Bridge)。观众震惊地目睹了亚拉巴马州民兵用催泪瓦斯﹑棍子和鞭子攻击手无寸铁的游行者,其中还包括妇女和儿童。游行队伍受创后退回,但没有被击败。这个事件后来被称为“血腥星期日”,它更加坚定了抗议者的信心,也使抗议者赢得更多的公众支持。一般公民,还有应马丁路德•金博士呼吁前来赛尔马的神父﹑牧师﹑修女和犹太教士,都加入了抗议者的行列。卡拉勒斯受命拍摄的是被称为“转折点星期二”的第二次尝试,金博士在桥上把游行队伍挡住,以免有人受伤。六天后,在约翰逊总统动员国民警卫队并把他提出的选举权法案提交国会后,开始了最后一次的游行。
最初,卡拉勒斯的照片没有获得很多展示机会或认可。卡拉勒斯性情安静,倾向于让作品自己说话。他于1930年生于俄亥俄州坎顿市(Canton)一个希腊移民的家庭 ,在俄亥俄大学主修新闻摄影,后来师从传奇摄影师尤金•史密斯(Eugene Smith)。他从1960年开始为《观察》杂志工作,直到杂志在1970年代初期结束营运为止,其间拍摄了那一动荡十年的一些重要事件(如越南战争﹑金博士的努力和民权运动)。在他拍摄的所有照片中,这组照片最赋盛名,赛尔马游行的图景已成为民权运动的象征。这组照片出现在1987年获奖的系列纪录片“矢志不移”(Eyes on the Prize)中,引起了更广泛的注意,该系列纪录片记录了民权运动的始末,并肯定了新闻媒体在此一过程中向美国公众传达信息的作用。
在《1965年赛尔马至蒙哥马利争取投票权大游行》中,数百位追求基本人权的美国人展现出信念的力量。照片超越了基本的记事功能,描绘了对自由的渴望,这是全体美国人民的宝贵遗产。它也见证了卡拉勒斯从飞逝瞬间捕捉永恒形象的能力,这一场景至今仍然牵动着美国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