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画卷”(Picturing America)是国家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2002年启动的“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加强对美国历史和建国原则的研究及理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该图片集把美国一些最重要的美术作品带进全国各地的教室,帮助学生们通过一些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来了解美国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展现这个国家所经历的艰辛与辉煌。我们将在每周五为世界各地的中文读者献上这套历史名画赏析,希望借此为有意探究美国历史的读者开启一个独特的窗口。
图片介绍:吉尔伯特•斯图亚特(1755-1828),《乔治•华盛顿》,1796年。帆布油画,97 1⁄2 x 62 1⁄2英寸(247.6 x 158.7公分)。史密森学会国家肖像馆,华盛顿特区。由唐纳•雷诺基金会慷慨捐赠给国家。
图片赏析:虽然为乔治•华盛顿画像的都是当时最杰出的艺术家,但吉尔伯特•斯图亚特描绘的这位美国独立战争英雄和首任总统的形象如此广为流传,以致于美国人无法联想起另一个模样的华盛顿。在华盛顿去世后不到四分之一世纪,作家约翰•尼尔(John Neal)就说:“我们现在想到乔治•华盛顿,脑海中只会出现斯图亚特所画的华盛顿”。
斯图亚特出身于罗得岛州纽波特(Newport)一个来自苏格兰的移民家庭,父亲以研磨鼻烟用的烟草为生。在殖民时期的美国,烟草是重要的商品。斯图亚特师从一位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画匠,不久就凭借出色的天赋获得了一批重要客户。在独立战争前夕,他启程前往英格兰学习欧洲传统艺术。在他18年的国外生活中,斯图亚特以肖像画家知名,最擅长画真人模特。他采用叠加上色的方法,而不是把颜料混在一起,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彼此渗透,像血色透过天然皮肤一般”。
他富有魅力,能够使客户在画像过程中感到毫无拘束,因此得以捕捉客户的内在性格(根据一套称为相貌学的理论),他认为一个人的外貌会反映其性格。在斯图亚特看来,华盛顿的外貌特征显示出他是一个充满热忱的人。画家的女儿于1867年接受访问时回忆说,她父亲曾对一位友人提及这一点,还说总统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气。当这位友人将这话转述给华盛顿一家人时,马莎(Martha,华盛顿夫人)吃了一惊,但总统仅仅笑着说:“他说得对。”
吉尔伯特•斯图亚特于1793年返国,不久就前往当时最大城市暨新国家临时首都费城,寻求为总统画像的机会。为这样一位受崇敬的人物画像将会给艺术家带来名气和更多生意。当时还没有大量复制的技术,画家能靠复制原画大赚一笔,不管是亲自动手或是制作版画 (版权自留)。斯图亚特知道,美国人和许多外国人都希望有一幅乔治•华盛顿的画像。
到了1795年,斯图亚特完成总统三幅画像中的第一幅,且立即取得成功。此后,华盛顿至少又为斯图亚特当了一次模特,时间是1796年4月。1797年,总统和妻子拜访画家,现今陈列于波士顿图书馆(Boston Athenaeum)的那幅未完成半身肖像可能即起源于这次访问。每当人们从衣袋中掏出一元美钞时,都会看得到这幅画中的华盛顿。
这里复制的蓝斯多恩(Lansdowne)全身肖像描绘了身为国家创始人和领导人的华盛顿,它是斯图亚特享誉最高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796年,客户为蓝斯多恩第一任侯爵、十分崇拜华盛顿的威廉•佩第(William Petty)。作品沿袭欧洲传统贵族画像的华丽手法:总统摆出古典演说家的站姿,背景由帷幕﹑廊柱和少许风景构成,但细部却明显与美国相关。华盛顿身着用于正式场合的黑色天鹅绒衣袍,桌子上摆放着几册《联邦主义者文集》(Federalist)和《国会期刊》(Journal of Congress),象征着政府的基础和华盛顿的国家元首身份。椅背上有着星条旗装饰的大徽章是美国国玺的一部分。当这幅肖像于两年后在纽约市展示时,一则广告描述说:“场景中散布着他为国家效力的种种物证,令人想起长期以来接连不断的疾风暴雨,现在风暴已经过去,背景中的彩虹即为隐喻。”
很多传闻轶事都提到斯图亚特在挖掘华盛顿个性上所遇到的困难,因为总统总是摆出一副公众形象。最后,画家凭借其出色的口才终于使总统显露出自然本色。在这一点上他显然很成功,后来华盛顿的孙子指出,蓝斯多恩肖像“最像总统后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