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画卷开拓者篇名画赏析之四:华盛顿勇渡特拉华河

美国历史画卷”(Picturing America)是国家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2002年启动的“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加强对美国历史和建国原则的研究及理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该图片集把美国一些最重要的美术作品带进全国各地的教室,帮助学生们通过一些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来了解美国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展现这个国家所经历的艰辛与辉煌。我们将在每周五为世界各地的中文读者献上这套历史名画赏析,希望借此为有意探究美国历史的读者开启一个独特的窗口。 

图片介绍:伊曼纽尔•鲁兹(1816-1868),《华盛顿勇渡特拉华河》,1851年。帆布油画,149 x 255英寸(378.5 x 647.7公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约翰•斯图尔特•肯尼迪捐赠,1897(97.34)。照片1992,版权所有,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片赏析:伊曼纽尔•鲁兹在这幅画中描绘的场景是1776年圣诞夜,作为率领大陆军抗击英国军队的指挥官,华盛顿勇敢地站在一条拥挤的小船的船头附近,指挥部队渡过风急浪险的特拉华河。《独立宣言》于这一年夏天在费城签定,经过一个萧杀的秋天,大陆军人数越来越少,接连受挫,士气低落。

在纽约遭到大败的华盛顿,在满怀期望拿下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的英国将领威廉•豪威(William Howe)的追击下,一路从新泽西退至宾夕法尼亚。在渡过特拉华河时,华盛顿英明地收集了所有可以利用的船只,把他的人马从新泽西运到宾夕法尼亚。豪威将军自信胜券在握,于12月中旬返回纽约,把他的英国部队和德国雇佣兵留在特伦顿(Trenton)地区。留守的指挥官预计等到特拉华河河面结冰后就挥师渡河。探子打听到该计划后,华盛顿立即行动,用其掌握的船只率领部队在特伦顿重渡特拉华河,击毙数名敌军军官,并抓获九百多名俘虏。这次奇袭不但遏制了英国人的攻势,也使大陆军士气大振。这场战役的胜利证实了华盛顿的卓越领导能力和指挥才能,这两项特质对振兴北美殖民地人民的独立大业都至关重要。

鲁兹在成长过程受到美国建国的民主理想的熏陶,并经常以此作为其历史和文学题材绘画的主题。12月的特伦顿战役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它深深吸引了这个德国出生、在战争结束后几十年才移民到美国的孩子。这幅画基于对史实的深入研究,以极其细致的笔触和戏剧化的风格再现了历史场景。鲁兹的这种风格非常受欢迎,私人及政府机构纷纷委托他作画。

鲁兹采用了宽12英尺、长21英尺的巨型画布,任何人站在画前都会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吸引力。画中的人物如同真人大小,渡河的场景好像近在咫尺。华盛顿坚定地站在指挥船上,士兵们则奋力将船驶过波涛汹涌、满是浮冰的河水。其他船只紧随其后,上面挤满士兵和焦躁的战马。华盛顿迎风而立,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迎接战斗时的决心和勇气。士兵们奋力划桨,其中一人将冰块拨开,另一人则以桨为舵,控制方向。布满战争风云的天空中刚刚透出晨曦,被寒风卷结的美国国旗在将军身后指向云霄。

大陆会议直至1777年6月14日才正式采用画中的国旗。但据说贝齐•罗斯(Betsy Ross)在1776年五月底或六月初应乔治•华盛顿和另外两位国会议员的请求完成了一种设计。旗子中的星环代表13个殖民地,画中则用与华盛顿一起乘船的13个人为象征,每个人的衣服分别代表一个殖民地。鲁兹是一位热切的废奴主义者,画中前方的第三位船夫就是一名美国黑人。

鲁兹于1851年在纽约公开展出这幅画作,期盼有政府机构因此委托他作画。四个月内有五万人付钱进场观看。不久,一位私人收藏家花了一万美元买下这幅作品,这笔钱在当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19世纪,雕版复制品在美国盛行,这幅画因此成为家喻户晓之作。鲁兹受到关注,声誉鹊起,联邦政府委托他绘制一幅题为《帝国西进》(Westward the Course of Empire Takes Its Way)的壁画,该画目前存于美国国会大厦。

最初,鲁兹的画被放在一个雕刻镀金的木框里。画框的上方有一尊12英尺长的木雕老鹰,它的爪子抓住一面旗帜,上面有献给乔治•华盛顿的著名颂词:“战场第一人,和平第一人,同胞心中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