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画卷”(Picturing America)是国家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2002年启动的“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加强对美国历史和建国原则的研究及理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该图片集把美国一些最重要的美术作品带进全国各地的教室,帮助学生们通过一些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来了解美国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展现这个国家所经历的艰辛与辉煌。我们将在每周五为世界各地的中文读者献上这套历史名作赏析,希望借此为有意探究美国历史的读者开启一个独特的窗口。
图片介绍:柴尔德•哈萨姆(1859-1935),《盟军日,1917年5月》,1917年。帆布油画,36又1/2 x 30又1/4英寸(92.7 x 76.8公分)。爱丝琳‧麦金尼为纪念她的兄弟葛兰‧麦金尼而捐赠。图像版权,2006年。国家美术馆董事会,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图片赏析:在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个月之后,为了欢迎英国和法国战争委员会的委员们,纽约市第五大道挂满旗帜,星条旗与英国国旗及法国三色旗相互辉映,构成一个红白蓝三色的爱国图案。作为英国后裔并曾在巴黎学习和工作的柴尔德·哈萨姆,由于自己的身份和经历而为这个新军事同盟深感自豪。
《盟军日,1917年5月》不是哈萨姆唯一的以旗帜为主题的绘画,但它很快成为(至今仍然是)同一组画作中最著名的一幅。哈萨姆在1916年开始创作这个系列,当时有成千上万名美国人在第五大道上举行战备游行(Preparedness Parade),展现对盟军的支持。目睹这场游行和其他与战争相关的各种活动,哈萨姆深受感动,最终创作了约30幅描绘当时纽约街头场景的图画。哈萨姆曾受到法国印象派的影响,自然被那些丰富多彩、阳光灿烂的庆典景象所吸引。但是,这组旗帜画超越了庆祝活动本身,它们还表达出哈萨姆对美国崇高的道德观及强大的经济实力的信念。
《盟军日》看似一张随意拍的照片,其实构图十分精细。为了创作这幅画,哈萨姆在第五大道和52街交叉口的一栋大楼的阳台上竖起画架,那里往北望去是中央公园,可看到春天的绿叶。旗帜随处可见,但集中在画布右边和底部边缘,为大道西侧的建筑提供了一个绚丽的框架。在最靠近前景处,联盟各成员国的旗帜整齐地排成一排(在加拿大非正式国旗红船旗上可以看到英国国旗的标志),构成画的主题,这一主题在哈萨姆的其他作品中反复出现和变化。这些图案不同却颜色相配的旗帜,代表三个国家为同一目标所展现的和谐,这个目标就是“为民主而战”,哈萨姆自己也认为这就是作品的意义所在。在这一片富有象征意义的旗海中,只有一面旗子完全没有被其他旗子和旗杆所遮盖,哈萨姆的同代人可能会立刻认识到他把星条旗放在画面顶端和晴空之下的用意。
虽然《盟军日》描绘的是一个民族主义气氛浓厚的历史场景,但也生动地刻画了第五大道上的地标,即当时被称做“百万富翁村”(Millionaire’s Row)的建筑。建筑的正面沐浴在早晨的日光中,其中最明亮也是最新的建筑是哥特复兴式风格的圣托马斯教堂,它在这幅画完成的前一年刚刚启用。再过去是酷似文艺复兴时期宫殿(palazzo)的大学俱乐部,旁边是华贵的戈塔酒店(Gotham,现名“半岛”)。紧挨着酒店隐约可见第五大道长老会教堂的正面。许多旗子指向这些建筑,好像在说它们才是画的主题。所有这些建筑都是为纽约最富有、地位最显赫的一族服务,从侧面反映了国家的繁荣。哈萨姆把两座教堂纳入画面——尤其是阳光下闪耀的圣托马斯教堂——可能是在暗示美国与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的新联盟受到神的恩准。
作为哈萨姆的最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盟军日,1917年5月》透过彩色复制品的销售立即成为名作,卖画的收入被用于资助战争。在1918年11月宣布休战四天后,这组以国旗为主题的油画首次共同展览,向人们叙述美国参加这次世界大战的历程,同时纪念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