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画卷自由篇名作赏析之二:言论自由

美国历史画卷Picturing America)是国家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2002年启动的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加强对美国历史和建国原则的研究及理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该图片集把美国一些最重要的美术作品带进全国各地的教室,帮助学生们通过一些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来了解美国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展现这个国家所经历的艰辛与辉煌。我们将在每周五为世界各地的中文读者献上这套历史名作赏析,希望借此为有意探究美国历史的读者开启一个独特的窗口。 

图片介绍:诺曼•洛克威尔(1894-1978),《言论自由》,《周六晚邮报》,1943年2月20日。帆布油画,45又3/4英寸 x 35又1/2英寸(116.205 x 90.170公分)。诺曼‧洛克威尔美术作品信托,诺曼‧洛克威尔博物馆,马萨诸塞州斯托布里奇市。www.nrm.org,版权所有,1943年,诺曼‧洛克威尔家族藏品。经诺曼‧洛克威尔家族代理机构许可。

图片赏析: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很快就在国内外集结和部署军队。诺曼·洛克威尔当时已是深受欢迎的杂志《周六晚邮报》(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的知名插图画家,他为该杂志封面设计了威利·吉利斯(Willie Gillis)这样一个和蔼笨拙的瘦长人物。读者们热切地追踪威利的成长,看着他在想象的军旅生涯中从男孩长大成人。洛克威尔自认为是一次大战期间知名插图画家的继承人,也想和他们一样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

在二次大战期间他所做的努力中,至为重要的是根据罗斯福总统1941年1月6日国情咨文演说中提到的四项人类基本自由所创造的视觉图像。这四项基本自由包括言论自由﹑不虞匮乏自由﹑免于恐惧自由及信仰自由。可是,直至1942年夏天,仍然有三分之二的美国人对这四项自由一无所知,尽管政府部门已经采用分发照片﹑印刷品甚至纺织图案设计等方式加以宣传。关于洛克威尔选用这一题材的原因有两种说法,有人说是他主动作出的选择,也有人说是战争信息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向他提出建议,无论如何,他的作品不仅对战争的努力至关重要,而且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却是不争的事实。

对洛克威尔来说,以四项自由为题材作画不仅是为了爱国,他还希望其中一幅作品可以成为他的代表作。在洛克威尔所处的年代,画家可以轻易地跨越商业和艺术之间的界限,温斯洛‧霍默即为一例。不过到了1940年代,洛克威尔受雇创作的作品与纯艺术之间出现了鸿沟。他为普通公众创作的朴素而细致的形象,并不为崇尚知识性和抽象手法的美术界所欣赏。但洛克威尔知道后者不是他的长处。他于1936年解释说:“小男孩在空地上打苍蝇,小女孩在门前台阶上玩纸牌,老人在黄昏时缓步回家,一手拿着伞……这些形象都使我感动。”

在平凡事物中捕捉普遍性原理是洛克威尔的强项,也是四项自由作品的成功要素。《言论自由》是他完成的第一幅画,描绘的是一名身穿工作服、衣袋里装着折起的居民区《年度报告》的人,在新英格兰一个小镇的居民会议上发表意见。这幅画曾经四易其稿,在此处看到的最后版本中,洛克威尔让观者从略低于视线水平的角度打量画面中的主要人物,他的身旁围绕着同镇居民和身为观者的我们,我们的位置在发言者前方相隔两排长凳的地方。洛克威尔采用了古典构图方法,通过周围听众仰视的目光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至发言者头部所构成的金字塔顶点,造成一种超越时空的感觉。发言者皮肤的温暖淡色调在深色黑板的衬托下发出亮光,具有一副看起来比真人更魁梧的英雄体魄。作品也给观者一种十分接近的感觉。另外,画面四周不完整的面庞还产生了照片的效果:左下角的那个人仅仅显示出半个头,右后方及左后方的两张脸也有一半被遮住(左边的那位是洛克威尔自己)。洛克威尔处理细节的能力使每一寸画面都给人一种既独特又熟悉的感觉(他用普通人作模特,作画前会拍下许多照片,以免遗漏诸如翻折衣领一类的细节)。

1943年,这四幅油画在《周六晚邮报》刊出,之后参加名为“四项基本自由战争公债展览”的全国巡回展出。在这次活动中,16个城市有超过100万人参观了展览,售出1.33多亿美元的战争公债。《言论自由》为在战争期间动员民众作出了贡献。洛克威尔认为,《言论自由》和《信仰自由》(Freedom to Worship)是四幅画中较好的两幅。在战争结束后,这四幅画所传达的信息仍然经久不衰;时光证明,这一组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反映的主题,也有赖于洛克威尔独特的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