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纲要》连载:浪漫主义时期的散文家和诗人 (5)

亲爱的读者,我们继续刊载由《美国参考》翻译的《美国文学纲要》修订本,每周一期,希望能够帮助您加深对美国文学的了解。

第三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散文家和诗人(1820-1860)之五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

沃尔特·惠特曼生于纽约长岛,家境贫困,曾做过业余木匠,他的作品立意独特,提倡新观念,体现了美国的民主精神。惠特曼主要靠自学成材,他11岁辍学打工,没有像大多数美国作家那样受过传统教育,因而也没有像他们那样虽然造诣很深却不过是英国文学的模仿者。他的代表作是《草叶集》(Leaves of Grass)(1855年),这是他倾注了一生心血不断修改重写的诗集,其中包括美国文学史上最具有独创性的诗篇“自我之歌”(Song of Myself)。爱默生和其他几位作家对《草叶集》热情洋溢的赞美确立了惠特曼的诗人地位,但这部著作在当时并未受到大众欢迎。

《草叶集》是一部歌颂万物的诗集,反映了作者非凡的洞察力,受到爱默生作品的启发,尤其是他的散文《诗人》。在这篇文章里,爱默生预言会有一位心胸开阔、充满活力、具有普适性的诗人,而出于难以知晓的原因惠特曼恰恰具有这些特征。“自我之歌”独具创意,采用无韵的自由体,公开赞美性欲,反映出生机勃勃的民主精神,诗人的自我与诗、宇宙以及读者融为一体,把浪漫主义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一切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诗歌的发展方向。

《草叶集》是一部象美洲大陆一样宏大、充满活力和自然的作品;它是数代美国评论家一直呼唤的史诗,但当它诞生后批评家们却视而不见。“自我之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恰似一首充满渴望的乐曲,激荡起无穷无尽的涟漪:

我的缆索和沙囊离我而去……
我环绕着起伏的山岩,手掌遮盖各洲的大陆
我随着我的幻想前进。

这首诗中包含大量具体的景象和声音。惠特曼笔下的鸟不是传统诗歌中“带翅膀的精灵”,而是“夜晚来到沼泽边缘,以幼蟹为食”的黄冠苍鹭。惠特曼似乎将自己投射到他所见或所想象的一切。他是人民大众的一员,“航行到每个港口去交易和冒险,/ 像所有人一样,追随现代的潮流,充满渴望但缺乏毅力。”但他同样也是受苦的个体,“年老的母亲,被诬陷为女巫,在点燃的干柴上烧死,她的孩子们在旁边观望……我是被猎狗追逐的奴隶,挣扎躲避它们的撕咬……我是那个胸骨折断、化作肉泥的救火员……”

在创造民主美国的神话方面,惠特曼比任何其他作家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美国人或许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具诗人气质的民族,可以说美国就是最伟大的诗篇。”惠特曼的这句话勇敢地打破了美国太粗俗、太年轻、不会有自己的诗人的流行观点。他塑造了一个永恒的美国形象,其特征是不受约束的想象力和富有开拓精神、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民。英国小说家和诗人D.H.劳伦斯(D.H. Lawrence)把他恰当地称为“自由之旅”(open road)诗人。

惠特曼的许多诗中都张显了他的伟大之处,其中包括《布鲁克林轮渡》(Crossing Brooklyn Ferry)、《跨出永不止息的摇篮》(Out of the Cradle Endlessly Rocking)以及《当门前的丁香花最后一次开放时》(When Lilacs Last in the Dooryard Bloom’d),最后这首诗是悼念林肯去世的动人挽歌。另外一篇重要作品是他的长篇散文“民主的前景”(Democratic Vistas)(1871),写于工业化兴起的“镀金时代”,抨击了毫无克制的拜金主义。在这篇文章中,惠特曼中肯地批判美国以“巨大的财富和强大的工业”遮掩了灵魂深处“干涸贫瘠的撒哈拉”。他呼吁用新的文学来拯救美国人的精神(“不是要使作品更完美,而是要让读者更完善”)。但是,惠特曼所追求的不朽精神最终还是体现于他的“自我之歌”中。在这首诗中,他将浪漫主义的自我置于诗的意识中心:

我赞美自己,歌唱自己,
我的一切想法,与你无异,
因为我全身的每一个原子,同样属于你。

惠特曼宣称万物同源,并且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作品对今天的读者依然具有震撼力。他拥有几近无限的创造力,他把个人经历变成诗,普通美国人变成诗人,读者变成创造者,并且发明了历久弥新的“实验”——或称“有机”——文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