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画卷”(Picturing America)是国家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2002年启动的“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加强对美国历史和建国原则的研究及理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该图片集把美国一些最重要的美术作品带进全国各地的教室,帮助学生们通过一些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来了解美国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展现这个国家所经历的艰辛与辉煌。我们将在每周五为世界各地的中文读者献上这套历史名作赏析,希望借此为有意探究美国历史的读者开启一个独特的窗口。
图片介绍:路易莎‧凯瑟(亦名“达索拉丽”,瓦修人,约1850-1925),信号灯,1904-1905年。柳条、西部紫荆和羊齿科植物根,高度11又1/4英寸,直径16英寸(28.58 x 40.64公分)。思奥藏品集(Thaw Collection),费尼莫尔美术馆(Fenimore Art Museum),纽约州库柏镇。理查德‧沃克(Richard Walker)摄。
图片赏析:大约在四州界地区西北700英里处,另一批美洲印第安人在他们的创意传统中发现了商业价值。瓦修(Washoe)人和他们的祖先已经在太浩湖(Lake Tahoe)周围地区度过了几千年的游牧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随着1848年的加州淘金热和1859年在康斯托克矿脉(Comstock Lode)发现银矿而突然改变。先是来了前往加州的过路客,后来则有人到内华达州弗吉尼亚市周围太浩湖边定居。这些移民砍树﹑筑路﹑搭起藩篱并建立牧场。为了适应新的现金经济,瓦修人抛弃了他们的游牧生活,成为挣工资的工人。
现金经济带来很大的冲击,但也为瓦修人的精美编篮创造了一个新市场。历史上,瓦修人编制的篮子曾经在渔猎社会中用作渔篮和婴儿摇篮。1895年,内华达州卡森市(Carson City)的商人艾伯·科恩(Abe Cohn)雇用一名年轻的南部瓦修妇女,专门为外地购买者生产篮子。
路易莎·凯瑟(Louisa Keyser)的瓦修名字是达索拉丽(Dat So La Lee)。在与科恩进行商业合作的三十年中,凯瑟制作了许多装饰篮,最引人瞩目的是瓦修祭祀篮(degikup)。她采用新设计,变换形状和尺寸,以吸引购买者。这里显示的是凯瑟在1904或1905年制作的双色祭祀篮,制作方法是将柳条层层盘绕,然后用数千条更细的柳条编织起来。篮子上融入紫荆(红棕色)及欧洲羊齿科植物(棕色或黑色)图案。这只篮子看似一个略微挤压的球,对立的视觉效果产生明显的张力。横向排列的柳条让篮子看来向外膨胀,但深色图案中的线条似乎在摆动中接近顶端开口,强调了垂直面,从而抑制了扩张效果。
凯瑟在商业上的成功促使其他瓦修族制篮者步其后尘。虽然市场对瓦修篮的需求在1935年后下降,但由于凯瑟的贡献,在外地人眼中瓦修编篮不再是生活用具,而成为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