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画卷”(Picturing America)是国家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2002年启动的“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加强对美国历史和建国原则的研究及理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该图片集把美国一些最重要的美术作品带进全国各地的教室,帮助学生们通过一些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来了解美国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展现这个国家所经历的艰辛与辉煌。我们将在每周五为世界各地的中文读者献上这套历史名作赏析,希望借此为有意探究美国历史的读者开启一个独特的窗口。
图片介绍:弗兰克‧赖特(1867-1959),落水山庄(考夫曼别墅),宾州密尔溪镇,1935-1939年。照片由西宾州自然保护委员会提供。版权所有,2008年,弗兰克‧赖特基金会,亚利桑那州史考兹代尔,/艺术家权利协会(ARS),纽约。
图片赏析:落水山庄是一个悬在瀑布之上的人造住所,它以一种独具创意的方式解决了一个困扰美国多年的问题:如何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享受文明生活。这个问题之所以在美国特别突出,是因为这个国家曾经拥有无比广阔的处于原始生态的土地,而科技的发展几乎总是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至于悠久的美国风景画传统,其初衷之一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情感需求,让他们能够继续看到他们所遗忘的乡间。通过落水山庄的设计,弗兰克·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往前迈进了一步,这座房子依山傍水,周围的景色使房子看起来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匹兹堡一家知名百货商店的创始人埃德加·考夫曼(Edgar J. Kaufmann)委托赖特设计了落水山庄。为了能够短暂地避开生意上的操劳,考夫曼和家人定期离开市区,到位于亚利根尼山脉(Allegeheny Mountains)的一片60英亩的私家森林中度假。到了1935年,考夫曼的乡间别墅已经破败不堪,赖特应邀来为他们设计一座新别墅。考夫曼无疑希望他的新居能够俯瞰这片产业中最美丽的景致——一股在嶙峋的石板上蜿蜒流过的山涧。赖特认为乡间的房子应该成为风景的一部分。他从各种角度研究地形,最终提出将房子建在悬崖一面的大胆设想。瀑布本身在室内是看不见的,但完全融入建筑之中,起居室设有可直接通达瀑布的楼梯,房子里到处都可以听到落水的回声。
即使就从不拘泥于传统的赖特而言,落水山庄的设计也是一项惊人的创举,在建筑史上添加了最原创、最有开拓性的概念之一。传统的乡间别墅一般位于一块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草坪上,与道路有一段距离,从那里可以看到安全藩篱以外较为原始的宜人景色。赖特把这种构思颠倒过来。落水山庄这座庞大低矮的建筑,像悬挂在瀑布上方的一块巨石,与自然呈现既融合又分离的状态。建筑的每个元素都意在模糊自然与人造环境之间的区别,并使居住者置身户外。深深内缩的房间﹑天然石材的内部装潢及异常低的天花板给人以洞穴的印象——恰似大自然故意保留的一个远离尘嚣的庇护所。
如果透过光线﹑声音和结构,落水山庄令人想起人迹未至的美国荒野,那么其他的建筑元素却毫无疑问是现代的。这座房子是20世纪的科技奇迹。虽然它最终因各种原因而不实用,却成了建筑师的(如果不是客户的)梦想房屋。赖特不允许对他的设计有任何一丝更改。设计中最惊人的元素,也是工程上的最大挑战,是一连串的强化混凝土阳台,阳台悬于岩脊之上并与场地的自然线条保持一致。虽然牢固地植根于坚石之上,但阳台似乎不受重力的影响;赖特把它们比作餐厅服务员手上稳稳顶住的托盘。阳台之间是带有玻璃墙的房间,在户内和户外之间形成一道透明的界线。除了玻璃墙以外,其他墙面是用当地采集的石材建成,巨大的中央壁炉是用巨石砌成,这些巨石在清理施工场地时被移走,后来运回用于壁炉的台面,而传统上壁炉是住宅的核心所在。如著名学者和建筑批评家埃达‧哈克斯泰伯(Ada Louise Huxtable)所言,落水山庄“没有侵扰自然,而是为自然增色——这是双重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