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画卷风景篇名作赏析之八:铁道旁的房屋

美国历史画卷Picturing America)是国家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2002年启动的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加强对美国历史和建国原则的研究及理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该图片集把美国一些最重要的美术作品带进全国各地的教室,帮助学生们通过一些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来了解美国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展现这个国家所经历的艰辛与辉煌。我们将在每周五为世界各地的中文读者献上这套历史名作赏析,希望借此为有意探究美国历史的读者开启一个独特的窗口。

铁道旁的房屋

图片介绍:爱德华‧霍普(1882-1967),《铁道旁的房屋》,1925年。帆布油画,24 x 29英寸(61 x 73.7公分)。现代美术馆,纽约。数码图像版权,现代美术馆/SCALA授权/艺术资源公司,纽约。

图片赏析:明亮的阳光照在“铁道旁的房屋”上,使这座宏伟的维多利亚式宅第投下厚重的阴影,却未能驱散悲哀的气息。这幅画表达了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1882-1967)的中心主题:现代生活导致的异化。霍普的画不是通过幸福的场景来歌颂“昌盛的20年代”的巨大能量与经济繁荣,而是用不带感伤的、反映环境与心理孤独的画面来描绘现代生活。他的大多数作品以都市为背景,那里的人们常常看起来忐忑不安,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另一些作品描绘的是寻常风景中孤零零的建筑,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就是《铁道旁的房屋》,它象征着因眷恋被现代文明抛弃的乡村生活而产生的失落感。

画的单一焦点是一座法国风格的灰色大房子。虽然霍普习惯于从生活中取材,但这座房子却是他的创造,其基本造型来自他在新英格兰和可能在巴黎林荫大道上所见的一些房子。这种建筑样式流行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其特征是双斜屋顶,上面是阁楼和老虎窗,后者用于增加阁楼的高度和采光。我们可以据此判定霍普画中这座曾经风光豪华的维多利亚式建筑当初是为一个大家族所建,他们的财力足以打造当时最时髦的住宅。在我们看来,这些古色古香的特征使这座房子具有某种魅力,但在霍普的年代,它看起来可能像是一个愚昧年代遗留下来的一件不和谐的遗物。一位批评家曾称之为“一个丑陋的地方的一座丑陋的房子”。

就像房子本身一样,这个地方在当时可能更具吸引力。房顶上有屏蔽的窗户过去必定俯视着一片美景;双阳台和塔楼大概是为了观看风景而设计,或许从那里可以看到连绵数英里的绿色田园风光。如今这些窗子似乎紧紧关上,并大都拉上窗帘,似乎由于面对一片无美可言的景观它们已经不再有用。房子可能已经无人居住;无论如何,可明显看出自然风物已经不复存在,正如查尔斯‧席勒在《美国风景》中描绘的工业化景象。《铁道旁的房屋》甚至可以被视为《美国风景》的续篇,即以住宅区衬托出工厂,不过霍普似乎没有席勒对现代生活的那种矛盾态度。无论霍普认为这座房子象征着永恒的美丽还是无可挽回的老旧过时,他都成功地将其呈现为一个逝去的岁月的恒久象征。

现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延续这两个主题共同体现于画面中的第二个人造特征——铁轨。它是如此地靠近房子,过往的火车可能会使窗子震颤。从观者出奇低的视角来看,铁轨似乎切入房子的下部。若换个角度来看,铁轨构成房子的一部份,意味着为美国生活奠定了新基础。作为一个持久的进步象征,铁路是工业化时代发生变迁的主要原动力。它扩大了现有的城市,并在荒野中创造出新的城市。它也为美国人提供了空前的机动性,使他们得以探索国家的其他地区。但是,正如阿尔伯特‧比兹塔特在前一个世纪所见,铁路的发展破坏了美国原始的自然景观。早在19世纪初期,托马斯‧科尔已经看到美国东岸开发和移民的后果。如《圣轭山风景》所示,一个妥善管理的农业区虽然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却永远改变了美国引以为豪的原始自然风景。

霍普拒绝欧洲的影响,主张美国艺术应该反映国家的特征。像科尔和比兹塔特一样,他表达了自然界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张力。虽然铁轨通常令人想起现代生活的噪音﹑速度和迅速变化,但这个场景却出奇的寂静,好像工业化浪潮已经远去。霍普的这一段创作期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原始的田园景致已被破坏,对于城市化的美国他似乎找不出什么可以颂扬的地方。在这里,土色的铁轨取代了曾经构成美国文化背景的溪流﹑峡谷或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