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关注“海龟”

主讲人接受提问  (Xiao摄)
主讲人接受提问 (Xiao摄)

记得九十年代初我出国的时候,为了申请出国许可,费尽了脑筋。当时我们学校师资科一位负责为我办理出国手续的工作人员,凭借手中一点小权,一再地推三阻四,我是在暑假之前申请的,一直拖到开学,等我跑去师资科找他,科里的另一位工作人员却告诉我他已去美国留学了,也没有将我的资料转给他人,害得我重新申请,延误了出国的时间。一晃二十年过去了,中国的出国政策已经大大改变,留学再也不是一件高难度的稀奇事了。

自从78年开放留学,30年间从大陆涌向海外的留学生成千上万。根据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的介绍,30年来出国的留学人员接近140万。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的统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位于蒙特利尔的教科文组织统计所(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简称UIS)在《2006年全球教育要览》(The Global Education Digest 2006)中指出,中国留学生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14%;留学的主要国家是美国、日本与英国。

三位主讲人从左至右为王辉耀、李成、崔大伟  (Xiao摄)
三位主讲人从左至右为王辉耀、李成、崔大伟 (Xiao摄)

与此同时,目前已有39万留学生回到大陆,占出国留学生的近三分之一。回国的留学生,或称”海龟”、”海带”、”海鸥”,对中国的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将起什么作用,引起美国智囊机构以及学术界的关注。4月6日,布鲁金斯学会(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约翰•桑顿中国中心 (the John L. Thornton China Center) 主持举办了一场有关海龟的研讨会 “Chinese Foreign-Educated Returnees: Shaping China’s Future?”,邀请了来自美国、大陆、香港的三位专家,分别就海龟对大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做了研究报告,引发与会人士的热烈提问。

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研究主任李成在报告中,重点分析了海龟在政界、财经界、传媒界、智囊机构的人员分布以及影响力。他指出80年代后留学欧美的海龟,目前在大陆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还没有掌握重要权力,不过财经界是个例外。另一位本身就是海龟的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则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近代以来海龟对大陆现代化的作用,他将海龟分成五代,重点分析了第五代,也就是80年代后留学欧美的海龟在教育界、商界的影响力。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讲座教授崔大伟(David Zweig)对留学加拿大与日本的海龟做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崔大伟在研究中发现从日本留学回国的学生,对日本抱有好感的是大多数,更正了流行的说法”留日学生更不满日本”;另外,留学日本的学生对美国的好感超过留学加拿大的学生,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发现。

对于海龟的定义,崔大伟对李成将访问学者归入海龟有不同看法,他表示,如果将访问学者除外,海龟在政界的比例将大大降低。有趣的是,根据大陆教育部官员张秀琴的说法,公派留学人员的回归率高达97.65%,1996年到2008年,应回国37494人,实际回国为36614人,只有880人未按期回国。公派出国人员中,访问学者占了大部分,而许多人出国前就是体制内的官员或大学教师,回国后,绝大部分得到重用,他们成为海龟中的特殊一群,的确值得分类研究。

在提问者中,有人对海龟是否将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带回中国有疑问;也有年轻学生对是否要海龟有犹豫,希望得到指点。崔大伟说,他生在加拿大,求学美国,在大陆学中文,又在香港教书作研究,他很高兴自己是个国际人,他的回答引得哄堂大笑。在谈到吸引人才的问题上,李成表示,中国有很好的人才战略,但容纳人才的系统不行,美国则相反,有好的系统,却没有好的战略。

布鲁金斯学会  (图片 / Gryffindor)
布鲁金斯学会 (图片 / Gryffindor)

布鲁金斯学会是美国著名的智囊机构,历史悠久,与风气相对保守的传统基金会、美国企业研究所不同的是,布鲁金斯学会较为自由开放,其研究人员往往成为民主党的得力智囊或干将。该学会十分注重美中关系的研究,2006年,布鲁金斯学会董事会主席约翰•桑顿捐巨款成立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中心的目标是”聚焦中国的崛起及其对美国、中国邻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

说到约翰•桑顿这个人,中国的读者一定不会陌生。2003年,时任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首席联合运营官的桑顿宣布退休并到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教书,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大新闻。当年49岁的桑顿年富力强,有望成为首席执行官保尔森(Henry Paulson) 的接班人,但他却弃商从教,不拿一分钱、不远万里到清华教书,令所有看好他在华尔街前途的人跌破眼镜,也引起中国传媒的一阵欢呼,桑顿在中国很快成为传媒明星。他曾表示计划每年培训50到70名中国学生。由他规划的”全球领导力”课程,已经成为清华大学最受欢迎和最有影响力的课程之一。由于他在中国的广泛影响,一度曾被视为奥巴马政府驻华大使的热门人选,不过最终奥巴马还是选择了洪博培 (Jon Huntsman, Jr.) 出任驻华大使。

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链接:http://www.brookings.edu/china.aspx?sc_lang=en

《2006年全球教育要览》链接:http://www.un.org/chinese/News/fullstorynews.asp?newsID=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