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美国最高法院(U.S. Supreme Court)裁定同性婚姻权利在全国范围受保护,这是走向实现男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酷儿和间性者等(LGBTQI+)权利平等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民意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承认LGBTQI+权利(英文),尤其是同性结婚的权利。

拜登总统说,“每个人都有权享有尊严和平等,无论他们是谁,他们爱谁,或怎样界定自身”。

转变并非发生在一夜之间

2004年,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成为第一个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州,随后又有37个州和首都华盛顿承认了同性婚姻的合法性。最高法院的裁决使在美国任何一州登记的婚姻在全国各地均具有合法性,同性配偶享有和异性配偶相同的联邦福利,并享有法律保护

Two women in front of crowd kissing after being married (© Paul Sancya/AP Images)
在最高法院否定全国对同性婚姻的禁令后,一对43年的伴侣安·索雷尔(Ann Sorrell)和玛芝·艾德(Marge Eide)2015年6月在密歇根州安阿伯(Ann Arbor, Michigan)交换了结婚誓言,相互拥抱。(© Paul Sancya/AP Images)

然而,仅在一个世纪前,还很难想象LGBTQI+的权利能够得到普遍承认。美国的第一个同性恋权利团体“人权协会”(Society for Human Rights)直到1924年才出现,而且一年后便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解散。禁止同性恋活动的法律只是逐步地被取消——1962年始于伊利诺伊州(Illinois);但是美国精神医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直到1973年仍将同性恋视为一种精神病症。

第一次重要转折出现在1969年6月。当时警方突袭了纽约(New York)一家名叫石墙酒吧(Stonewall Inn)的同性恋酒吧,引发有数百人参加的示威活动,促使活动人士组织起来。每年6月,从纽约到维也纳(Vienna)到上海,许多城市都会举行纪念石墙事件的同性恋骄傲游行活动。

今天,美国有数以百计为LGBTQI+人士争取法律和政策支持的活动团体。他们为无家可归的青少年提供帮助,这些青少年中的40%表示属于LGBTQI+群体。这些活动团体为LGBTQI+家庭争取同其他家庭一样的移民权利,并让逃避迫害的LGBTQI+难民在美国获得庇护。

外界支持

男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酷儿和间性者等争取权利的运动越来越多地得到他们的家人和“直人同盟”的支持。这些支持者为自己的LGBTQI+亲人和朋友的权利呐喊疾呼。全国最大的这类家庭和同盟组织PFLAG,已经为此奋斗长达将近50年。

该组织全国委员会前主席拉比戴维•霍罗威茨(David M. Horowitz)说:“做一个盟友可能意味着只是简单地说一句‘你刚才开的同性恋玩笑不可笑’。”这个组织的工作还包括同政府代表建立联系,推动改革,包括制定法律,防止仇恨犯罪。

Two women standing in crowd wrapping an arm around each other and holding rainbow flag (©AP Images)
2015年最高法院公布裁决后,印第安纳波利斯Indianapolis)群情激动。 (© AP Images)

霍罗威茨说,“我们通过与国会议员交流转变观念”。霍罗威茨的女儿在大学毕业的前一天晚上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PFLAG组织的成员通过将爱心和家庭作为出发点影响决策人。霍罗威茨说:“人们很难对爱护自己儿女的人发怒。”

“人权运动”(Human Rights Campaign)是一个有着长期奋斗历史的组织。自1980年以来,它的300多万成员和支持者开展多项运动,努力推翻对同性婚姻和不允许艾滋病病毒呈阳性者移民的禁令。2013年,这个组织首次得到两个国际伙伴加盟,这些在美国境外的年轻活动人士成为各自所在社区的“耳目”。

家庭价值观念

1989年,保守派作家和博文作者安德鲁·沙利文(Andrew Sullivan)在《新共和》(New Republic)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颇有预见性的文章,呼吁应使LGBTQI+人士享有婚姻平等。他提出,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会“增强社会凝聚力,带来感情稳定,并使经济行为稳重。……总之,这不是在否定而是在扩大家庭价值观念”。

塞思·亚当(Seth Adam)是观察媒体对LGBTQI+报道情况的“男女同性恋反诽谤联盟”(GLAAD)的前公关事务副总裁。他说,“看到我们取得的进展让我欣喜不已”。他说:“这是活动人士50多年努力的成果”。

亚当指出,同性恋权利活动人士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努力需要做。他说:“婚姻平等是一个标杆,但不是终点线。”

本文前版发表于2016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