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说唱和嘻哈(hip-hop)音乐可以占据金曲排行榜,但起源于美国非洲裔奴隶灵歌的爵士乐仍然是美国送给世界的礼物。
塞隆尼斯·蒙克爵士乐研究所(Thelonious Monk Institute of Jazz) 的一本爵士乐入门读物写道:“爵士乐崇尚个人自由,同时要求对团队负责,最能体现民主的精神。”
如今人们不常在电台上听到爵士乐,但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塞隆尼斯·蒙克(Thelonious Monk),戴夫·布鲁贝克(Dave Brubeck),查理·“鸟”·帕克(Charlie “Bird”Parker),比利·荷利戴(Billie Holiday),埃拉·菲茨杰拉德(Ella Fitzgerald),贝西伯爵(Count Basie)和莎拉·沃恩(Sarah Vaughan)的名字依然如雷贯耳。
下面介绍过去和现在的几位爵士乐大师。
迈尔斯·戴维斯 (1926–1991)
最近英国广播公司 (BBC)的一项民意调查称小号手迈尔斯·戴维斯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爵士乐艺术家。这位即兴演奏大师曾与波普(bebop)先驱查理·帕克同台演出,一度建立自己著名的乐队,录制了成为经典的专辑,其中包括 Birth of the Cool (酷者诞生) , Round About Midnight (午夜时分) 和 Kind of Blue(有些忧伤) 。戴维斯还突破了界限,在1970年代加入电吉他,在旧金山(San Francisco)摇滚乐剧院菲尔莫尔(Fillmore)演出,不断追求“创造新的演奏方式。”
塞隆尼斯·蒙克 (1917–1982)
塞隆尼斯·蒙克曾就读于名校,但这位钢琴家真正的教育来自哈莱姆(Harlem)的明顿剧场(Minton’s Playhouse) 。这位爵士乐传奇人物以他的帽子——软呢帽,贝雷帽,针织帽,骷髅帽——和他与众不同的个性名闻遐迩。《时代》(Time)杂志1964年为他撰写的封面报道写道,他弹奏钢琴的方式“仿佛视琴键为钟锤,抑或精心微调的88件套鼓”。蒙克说: “钢琴并非没有错音。” 蒙克创作了“Blue Monk” (蓝色蒙克)、“Ruby, My Dear”(我亲爱的茹比)和“Straight, No Chaser”(不加冰,不掺水)等经典乐曲。
比利·荷利戴 (1915–1959)
很少有歌手的生活比比利·荷利戴更悲凉,但更少有人能够达她在“God Bless the Child”(上帝保佑孩子) 或者“Strange Fruit”(奇异果) 中注入的深度情感。她是前者的共同创作者,后者是一首以犀利的风格谴责私刑的1939年民谣。在经历了残酷的成长经历后, “戴夫人”(Lady Day) 以演唱“Summertime”(夏季)、“I’ll be Seeing You”(我会见到你)和 “When You’re Smiling”(当你微笑)等热门歌曲脱颖而出,从夜总会一路唱到电台,直到成为耀眼的明星。她在44岁患肝脏和心脏疾病去世之前发行的专辑Lady in Satin(穿绸缎的夫人) 成为她的绝响。
年轻的传奇人物:温顿·马萨利斯(Wynton Marsalis) (1961– )
小号手温顿·马萨利斯已经赢得9项爵士乐和古典乐类别的格莱美奖(Grammy Awards)。他还创作了一台有关奴隶制的清唱剧,获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他是纽约人气很高的爵士乐演出场地 “林肯中心爵士乐”(Jazz at Lincoln Center)的创始人。他作为新奥尔良人(New Orleans) ,还是《往高处行:爵士乐改变生活》(Moving to Higher Ground: How Jazz Can Change Your Life) 一书的作者。
乔恩·巴蒂斯特(Jon Batiste) (1986– )
自从作为极富感染力的乐队领队首次在斯蒂芬·科尔伯特深夜秀(The Late Show with Stephen Colbert) 现身以来,键盘手乔恩·巴蒂斯特的名气急升。巴蒂斯特吹口风琴,一种口琴类的乐器,并在钢琴上与他在茱莉亚音乐学校(Julliard School) 的同学组成的乐队“Stay Human”(快意人生)进行即兴演奏。这位新奥尔良人的愿望是创造“令人翩翩起舞,酣畅淋漓”的音乐。
本文最初于2016年4月25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