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百岁寿星知多少?

长命百岁是对老人的美好祝福,中国过去有年过七十古来稀的说法,现在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到处可见。在美国,八旬老人自己开车乃是家常便饭的事,不过,人们印象中百岁老人仍然是比较少见的,所以他们的举动有时也会成为媒体新闻。前些时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附近的格蕾丝老人将百万遗产捐给当地大学的报道便是一例。其实,百岁老人目前是美国发展最快的群体之一。根据人口普查局的统计。2008年有八万四千多名百岁老人,预计这个数目到2040年将达到五十八万。

117岁的波克里娜入籍美国
117岁的波克里娜入籍美国

八万四千多名世纪老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目前对百岁老人各方面的研究都很多,尤其重视他们的健康、经济状况以及独立生活能力的研究。而研究结果很是出乎一般人的预料。

作为一个群体,八十岁年龄段的老人通常经历身心各方面机能衰退的过程,受到诸如老年痴呆症、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折磨,很多人活不到百岁,但百岁老人的健康状况就相对稳定,百岁老人中九成以上的人,当他们踏入九十岁时,身体和精神都很健康。他们中约15%的人自己住,35%的人与家人住,其他50%的人住在养老院(nursing home)。波士顿大学副教授、新英格兰地区百岁老人研究项目主任托马斯说:”百岁老人告诉人们,越老,证明过去越健康。”

艾奥瓦州立大学与佐治亚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尽管67%的老人收入低于贫困线、44%的老人没有储蓄、37%的老人没有钱买奢侈品,但出人意料的是,绝大部分的百岁老人并不抱怨收入不足。95%的百岁老人表示,他们有足够的钱来满足日常所需,而76%的人则表示除了满足日常需要外,还有余钱可用。总体上来说,96%的百岁老人认为自己比同一年龄段的其他人活得好。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这些耄耋之年的老人心态十分健康,他们认为自己生活得比同龄人好,虽然有时实际情况可能正好相反。

专家们仍然在探究百岁老人自我感觉这么好的原因。一个原因也许是他们活得这么长使他们有理由相信自己比别人好;另外一个原因是有些百岁老人出于某种原因自我选择低收入,目的当然是最大限度减少交税或有资格享受医疗补助计划。

发表在《老人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适应能力很强是百岁老人的普遍特点。百岁老人经历了上世纪的社会大动荡:两次世界大战、旧金山大地震、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大萧条等。很多百岁老人年轻时告别家人朋友从欧洲移民到美国,还有一些人是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他们中有很多寡妇,肩负单独抚养子女的责任。但他们没有被重重困难压倒,这些百岁老人具有较为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是他们共同拥有的精神特质。

《活到100岁》(Living to 100: Lessons in Living to Your Maximum Potential at Any Age)一书的作者在访问两百多位百岁老人以及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活到百岁的几个基本因素:

一、人生态度。百岁老人往往是一个乐观的群体,他们能够处理好生活压力,他们善于利用新的机遇。

二.遗传因素。二战后出生的人大多数人能活到85岁,但要想活到百岁,遗传因素就比较重要。不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及早预防疾病,可以弥补基因不足。

三.运动。 30岁以后,人体每年失去约三分之一磅的肌肉。通过锻炼,特别是俯卧撑、举重等,可以恢复肌肉,同时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提高身体素质。

四.接受新的挑战,保持头脑清醒。对于老人来说,脑力锻炼比体力锻炼更加重要,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大脑不退化,比如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学习演奏乐器、写自传、下棋、打牌、加入义工团体等。

五.注意控制热量摄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削减不必要的热量,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就可以减肥,从而减少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危险。

六.摆脱压力以及不吸烟。压力以及吸烟不利长寿,并且诱发很多疾病。摆脱压力除了要有积极乐观精神外,冥想、瑜伽、运动等都可以有效减轻压力。

相关博文:

百岁老妇与百万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