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救助花旗两年获利近百亿

花旗集团总部(图片/Jonathan)
花旗集团总部(图片/Jonathan)

美国财政部近日表示,将视市场稳定程度陆续出售花旗集团(Citigroup,或称万国宝通银行)股票。从目前花旗集团的股价看,财政部如将所持有的花旗股票全部出售,获利将超过80亿美元,而此前花旗还给政府的200亿资金,也给政府带来28亿的利息股息收入,两者相加,最保守的估计是政府救助花旗集团,获利百亿以上。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自2007年年底开始至2008年9月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倒闭达到高潮。处于金融风暴中心的美国政府2008年展开简称TARP的救助行动 (不良资产解困计划,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共投入7000亿美元,竭力稳定金融系统,花旗集团便是当时得到救助资金最多的一家大型商业银行。
 
政府救助华尔街的行动,曾在美国社会引起极大争论,争论的焦点,一是政府是否应该拿纳税人的钱去帮助贪得无厌的银行家与经营不善的汽车公司;二是政府的7000亿救助资金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第一个争论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结论,第二个问题,现在看来已经有了初步的结论:纳税人不但不必担心拿出的钱收不回来,而且还可能获得回报。

根据财政部4月5日的最新数据,TARP已经收回了1810亿资金,大大超出计划今年收回的数额。在收回的资金中,不但包括大型银行的返还资金,而且还包括通用汽车返还的10亿元资金。本来绝大多数分析家都认为政府救助通用汽车、克莱斯勒的钱,肯定是收不回来的,现在通用汽车居然可以还钱,大大出乎市场预料。在收回的1810亿资金中,有140亿是利息及股息。据财政部估计,到今年年底,收回的钱以及盈利将远远超过预期。

政府救助花旗行动的成功,不仅表现在使几乎陷入绝境的花旗集团得以重整旗鼓东山再起,更重要的是,表明美国的金融体系已经基本恢复了元气。十家接受政府救助资金的大型银行,不但基本提前还清政府救助资金,其股价也从2008年、2009年的谷底攀升。如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其股价在2009年3月份跌至近3元,目前已经回升至18元,涨了六倍。至于高盛(Goldman Sachs)的股价,2008年11月跌至53元,目前达到170元左右,几乎接近历史高位。

花旗受累美国次贷危机,可以说是大型银行中受打击最大的银行,所以它的股价一直在历史低位徘徊。但随着次贷危机影响的减退,花期的经营管理也开始步上坦途,虽然离阳光大道还远,毕竟已经脱离险境,对冲基金炒家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等在去年下半年大举买入花旗股票,今年有更多对冲基金买进花旗股票,表明投资者对金融系统的稳定已有信心。

经济衰退缘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缘起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则缘起房地产市场的大调整。目前金融市场的稳定,除了得力于政府的救助行动外,也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密切相关。4月5日公布的成屋待完成销售报告(Pending home sales)显示了强劲的上升趋势,今年2月份的成屋销售合约,比1月份上升了8.2% ,达到指数的97.6,接近2001年的指数100。也就是说,今年2月份的成屋销售,与2001年2月份的成屋销售数相差不大。虽然许多人相信2月份的成屋销售跳升与政府鼓励买屋措施有关,但政府的鼓励措施早在2008年就已实施,效果一直不明显,说明政府鼓励买房的措施,对房地产市场的恢复只起到辅助性作用,真正决定买家再次入场的,还是房地产市场本身的稳定程度。

另外一项显示经济正在恢复的指标是3月份的就业报告。虽然失业率仍然维持在9.7%的高位,但3月份就业市场新增了162000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经历两年、800万人失去工作的痛苦之后,就业市场正开始恢复生机。对于失去工作或正准备寻找工作的人来说,经济恢复已经不是电视报纸政客的说辞,而是切实可以感受得到的了。

有一小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经济衰退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经结束,不过主流意见认为经济衰退将在今年上半年结束,下半年开始经济将恢复活力,而就业市场的再现生机,将比经济恢复滞后几个月。

财政部有关TARP的最新报告链接:
http://www.financialstability.gov/latest/tg_04022010.html

相关博文:

全美房屋购买力指数已达高点

美国房市泡沫已尽曙光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