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族退而不休 神学院迎来新学生

我刚到美国时,曾在教会遇见一个美国人,他当时是波士顿地区一个神学院的学生,会说一口中文,常到华人教会参加各种活动。他毕业于名校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学的是金融专业,毕业后很顺利地在银行找到一份工作。但工作了没有几年他就厌烦了金融业的贪婪,辞职后转而进入神学院学习,后来又到中国教书,再回到美国进入神学院苦读数年,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后到新加坡专职教神学并传道。

奥斯汀长老会神学院学生劳拉•哈德生,“婴儿潮”一代纷纷进入神学院学习  (照片:美联社)
奥斯汀长老会神学院学生劳拉•哈德生,“婴儿潮”一代纷纷进入神学院学习 (照片:美联社)

这位朋友是我在美国认识的第一位神学院学生。据《时代》周刊报道,目前在美国各地神学院学习的学生中,出现了一个值得引人关注的倾向,即许多“婴儿潮”一代到了退休阶段时,纷纷申请进入神学院学习。比如家住佛罗里达、64岁的帕特丽斯卖掉了她的房子以及奔驰汽车,将家具存放在仓库,搬入位于纽约市的圣公会教会所办的神学院宿舍,这是一个只有一间房子的小套间。在这里她将作为一个神学学生,花三年的时间以及10万美元积蓄与退休收入,准备开始新的职业生涯,即成为一个牧师。换句话说,等到帕特丽斯毕业,她已67岁,但她依然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据美加神学院协会(Association of Theological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的统计,婴儿潮一代是神学院在校学生中增长最快的一代,虽然30岁以下的学生仍然是主力,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但50岁以上的学生从1995年的12%增长到2009年的20%。在神学院中,很容易见到银发族学生。美加神学院协会是美加地区最主要的神学院组织,参加该协会的神学院超过260家。

美国的神学院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型大学内的神学院,例如哈佛、普林斯顿等大学的神学院、这一类神学院与大学的其他学院一样,教学与研究并重,虽然有许多学生进入这类神学院是为了将来成为传道人,但也有不少学生只是对神学研究有兴趣,并非将传道作为终生志向。神学院中的教师也不一定是信徒,同时课程也并非专注在某一宗教上,而是各种宗教的课程及研究都有。以哈佛大学神学院为例,哈佛大学的设立可以说与神学教学紧密相关,1636年哈佛大学前身“新学院” (一说剑桥学院)成立,三年后改名“哈佛学院”,就是以约翰•哈佛牧师的名字命名的。最初的哈佛教育,主要就是神学教育,以培养宗教领袖为主。哈佛的第一个教授职位是神学教授;第一个学院是神学院,可以说哈佛的历史与神学教育是分不开的。但随着哈佛教学的多样化,神学院成为众多学院中的一个,神学院的教学也变得多样化。

访问者观看费城近郊的帕尔默神学院新发现的贝多芬手书文件 (照片:美联社)
访问者观看费城近郊的帕尔默神学院新发现的贝多芬手书文件 (照片:美联社)

美国神学院中的另一类,则以培养牧师、传道人为主,这类神学院往往与教会或教会组织关系密切,有许多就是教会组织下的神学教学机构。比如在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南方浸信会系统下,就有不少神学院。进入这类神学院学习的学生,目标明确,就是为了将来成为牧师或传道人。这类神学院占神学院的大多数,是主流。美国是以清教徒立国的,基督教在全国民众中的影响最大,天主教、摩门教在有些州或地区则是主流。此外,来自全球各地的宗教例如佛教、伊斯兰教等也纷纷在各地扎根。本文所说的神学院,指的主要是以基督教为主的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