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达的故事(下)

到了走的那一天,ACAA的领养家庭都到芝加哥会合,转机飞往北京。在芝加哥机场,其他家庭都十分惊讶:这家人家已经有了三个孩子还要领养,而且把全家都带上,简直跟旅游度假一样!

他们在北京,按照计划先游览了几处名胜和古迹,然后就飞往广州,在那里和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孤儿院(社会福利院)进行交接,从护理人员手中接过各自领养的儿童,清一色都是女孩。孩子们离开保育员的时候,就好像有人发号令一样,一齐放声大哭起来。帕蒂一家有三个孩子随行的优越性顿时显现出来。孩子亲孩子,和肤色、国籍无关,只要丽贝卡和她的两个哥哥抱起阿曼达,她立刻就停止了哭叫。随后在旅馆里,其他家长在孩子哭个不停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就会来搬救兵,请丽贝卡或她的哥哥去哄孩子。

小阿曼达当时已经一岁。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保育员不得不和已经带了一年的阿曼达分手时的难过心情,帕蒂一家都深有感触。而且通过ACAA的翻译,他们知道保育员之所以难过,不仅是要和孩子分手,还有中国的孤儿被外国人领养带来的复杂感情。

出乎ACAA陪同人员的意料,马克和帕蒂提出,虽然没有阿曼达出生家庭的信息,但还是想知道她的出生地是什么样子,要到电白,特别是阿曼达生活了一年的社会福利院去看一看。这个建议一提出来,得到几乎全体领养家长的赞同。

这可是没有先例的事情。中国方面一开始不同意家长们的要求,ACAA的代表也以交通不便,广州的旅馆及其他费用已经缴纳,家长们需要支付额外的旅费等理由动员他们放弃这个想法。但是深植于心底的情感驱使着马克和帕蒂夫妇不断地坚持,终于如愿以偿。

他们一行乘车来到电白,在社会福利院的接待室和院方人员与保育员们再次相会。虽然未能进入孩子们居住过的房间参观,但是总算知道了她们离开中国之前的“家”,还留下了家乡的海滩和城市的照片。

妈妈帕蒂与阿曼达、丽贝卡和她们的表妹
妈妈帕蒂与阿曼达、丽贝卡和她们的表妹

随后的故事对于帕蒂一家来说当然是像明星传记一样的重要:将家庭新成员介绍给亲友和邻居,由帕蒂牵头组织了去电白领养孩子的家庭一年后的聚会,小阿曼达一天天长大,上幼儿园,上小学,拿回来优异的成绩单……。但是,这和其他的领养家庭一样的平凡。

帕蒂就是希望她的小女儿成为社会上平凡的一员。她不希望阿曼达因为肤色和外貌出现身份认同的问题,她就是特斯科家庭的一个当然成员。尽管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帕蒂把阿曼达在孤儿院的名字加在了中间(Amanda Mei Lin Tedesco),但是她从来不和女儿强调她是领养来的。自从2001年去电白以后,他们没有再去过中国,目前也没有这方面的计划。谈到将来阿曼达会不会因为自己的中国血统而学习汉语,帕蒂说那是女儿的选择,他们不会做任何事情来影响阿曼达自己的决定。

我通过他们去Kings Dominion度假出现的插曲,以及我自己的孩子在美国长大后遇到的身份认同,提醒帕蒂可能需要在适当时候和阿曼达谈及这个话题,让孩子不至于毫无心理准备。帕蒂认为,她对阿曼达很有信心,相信她会成为美国这个讲究人人平等的社会中的一个正常的普通人,就像特斯科家庭其他成员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