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件创造美国的物品》之三:普利茅斯岸边的岩石

既然是“创造美国的物品”,就不能不联系到早年漂洋过海登陆北美的欧洲移民。而谈起这一段历史,从小学生的启蒙课本到研究生的论文参考书目,五月花号、《五月花号公约》以及英国清教朝圣者在普利茅斯的登陆,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史密森尼学会把当年登陆地点海边的那块石头列入这101件物品的清单。

普利茅斯在今天的马萨诸塞州首府东南大约40英里。五月花号在鳕鱼角(Cape Cod)的普罗文斯敦(Provincetown)稍事停留后继续航行,于1620年11月11日(儒略历,相当于今天通用的格里高利历即公历的11月21日)到达今天的普利茅斯,在一处石滩海岸锚泊。人们并没有立即上岸,而是当晚在船上先制定并签署了一项公约,以布雷德福(William Bradford)为首的男性成年人同意建立一个自治团体,制定最适合全体人民的宪章与法规,设立公职加以实行,大家都保证遵守该项公约,然后才在次日离船登陆,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五月花号公约的精神深植于美国人民大众的心中,造就了以后遍布美国的公民团体,也打下了当年创建美利坚合众国的法治基础。

其实,当年的朝圣者并没有关注他们登岸时第一脚究竟踏在哪块石头上。除了当地人口口相传可能知道他们的祖先是在哪里上的岸,以后一百来年并没有关于它的任何文字,直到1741年才有关于一位芳斯长老(Elder Faunce)和这块石头的记载。那时候芳斯长老已经94岁,临终前被抬到那块石头旁,作最后的告别。芳斯的父亲与其他几位五月花号的成员告诉他,他们当年是在濒临科尔斯山丘(Coles Hill)的海边上岸的,而且告诉他第一脚踏上的是哪块石头。以后他每年都会让他的子孙们在那个纪念日登上那块石头,以纪念先祖并从那里汲取神奇的力量。

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前,普利茅斯海边的那块石头已经成为人们追寻自由的神圣象征。1774年,人们准备把那块重约10吨的巨大石块搬到镇中心议事厅的自由旗杆下,用20对雄牛牵拉,在搬运过程中石头断成两节,结果只把石头的上半截搬到了镇里,下半截还留在了岸边。有人认为这是天意让美国从英国统治下分离独立。

对岸边的那半截,人们建了一座维多利亚式的亭子加以保护,因此不得不把过大的部分凿掉,许多碎片甚至大块石头因此落到了私人手中。

南北战争之后人们想到了这块石头,在1880年把镇里的上半截搬回海边,与下半截重新接起来,象征着人们要医治战争造成的创伤,让美国成为一个统一的伟大国家。还在上面刻上了“1620”的字样,取代了以前油漆的数字。

在史密森尼学会保存有两块普利茅斯岩石。一块很小,只有4×2英寸见方,是布雷德福的后人从石头上凿下来的,以后被一位文物收藏家捐给了史密森尼学会。另一块则有100磅重,是普利茅斯文物学会在1980年代捐赠给史密森尼学会的。

今天在普利茅斯陈列的这块石头只有原先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两截之间有一道明显的接缝,一大半埋在地下,依然在海岸的沙滩上。五月花号三百周年纪念时,在它上方的街旁兴建了一座罗马式殿堂。

国家历史博物馆保存的一块普利茅斯岩石(史密森尼学会)
国家历史博物馆保存的一块普利茅斯岩石(史密森尼学会)
在普利茅斯海边的那块美国人的圣石
在普利茅斯海边的那块美国人的圣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