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88年以来,每年的12月1日被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世界上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的12月1日确认的。自1995年以来,美国总统每年都会在世界艾滋病日发表正式公告,其他国家的政府也会发出类似公告。在世界艾滋病日前后,各国政府官员往往会发表演讲或出席相关论坛活动。
世界艾滋病日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在全球流行的警觉,树立预防意识以及与艾滋病作斗争的勇气。世界艾滋病日的全球标志是一个绕成心形的红色丝带,标志着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及其家人、朋友的关爱,大家团结一致对抗艾滋病。

根据最新的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 UNAIDS)的报告,截至2011年,全世界有3400万个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感染病例,其中250万个是新感染病例。根据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统计,自从1981年发现艾滋病以来,全球已有250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在3400多万艾滋病毒感染者中,97%居住在中、低收入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观察,大多数感染艾滋病毒或面临艾滋病毒感染风险者缺乏有效的预防、护理和治疗措施。
在美国境内,据估计有17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其中61.9万人已经因此死亡。最近这些年平均每年发现的新艾滋病毒感染者约为5万人,即每9分5秒钟就有一人感染艾滋病毒。
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抵抗艾滋病的国际援助中,美国一直是主要的援助国,提供的援助约占一半。根据美国全球艾滋病事务协调员办公室(Office of the U.S. Global AIDS Coordinator, OGAC)的报告,美国还是防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Global Fund for AIDS, Tuberculosis and Malaria)的主要捐助国,向总部设在日内瓦的这一基金提供了超过70亿美元的捐助。
美国国会于2008年7月30日立法通过对抗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再授权法(H.R. 5501, the Tom Lantos and Henry J. Hyde United States Global Leadership Against HIV/AIDS, Tuberculosis, and Malaria Reauthorization Act of 2008),规定在未来5年内拨款480亿美元用于预防、治疗全球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

2003年在乔治•W•布什的领导下,设立了“总统艾滋病紧急救助项目”(President’s Emergency Plan for AIDS Relief,简称PEPFAR),从2003年到2008年拨款150亿美元用于支持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击艾滋病的努力。目前,“总统艾滋病紧急救助项目”已经成为美国总统全球健康计划的基石和主要组成部分,全球健康计划的目的是与各国政府、民间组织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动抗击艾滋病以及保护儿童、妇女健康的行动。
根据全球艾滋病事务协调员办公室的报告,美国为大约450万名患者接受治疗提供了支持。去年,欧巴马总统设定了到2013年年底将美国的援助计划所支持的患者人数增加到600万人的目标,根据全球艾滋病事务协调员办公室的估计,美国有望如期实现这一目标。
今年8月份克林顿国务卿访问南非期间,走访了当地的多家诊所,克林顿国务卿表示:美国将以新的决心实现防治艾滋病的下一个目标,即“没有艾滋病的一代”。
在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总统艾滋病紧急救助项目”提出的主题口号是“为没有艾滋病的一代携手奋斗(Working Together for an AIDS-Free Generation)”;联合国的口号是“达成‘零’目标(Getting to Zero)”,口号的文字表述虽有不同,但精神是一致的,既各国携手合作、奋起努力,为下一代的健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