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居住在美国的华裔近12万人,为了报效国家华裔掀起参军热潮,共有1.3万人加入了美国陆军走上战场,占当时华裔总数的11%以及华裔男性的22%,也就是说每5个男性华裔就有一人参军,这个比例大大超过其他族裔。为了追认及表彰华裔军人在二战中的贡献,国会于2018年通过了《二战华裔退伍军人国会金质奖章法》,特朗普总统于同年12月20日在法案上签字使之成为法律。

在二战期间加入美军的华裔中,约70%在欧洲战区的第3和第4步兵师以及太平洋战区的第6、32和77步兵师服役。此外约有四分之一的华裔加入了陆军航空军(United States Army Air Forces,简写USAAF)。陆军航空军是美国空军的前身,二战期间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空军部队,拥有240万军人及近8万架飞机。
陆军航空军中有一个特别的团队,即1942年成立、1943年派往中缅印战区的第14航空服务团(14th Air Service Group),这个团队的成员主要由华裔组成,他们接受过飞行及其它与飞行有关的技术支援培训,比如通信、无线电、机械等。第14航空服务团的成立颇有戏剧性,1942年在昆明的第14航空队(14th Air Force)司令陈纳德将军和驻华美军司令史迪威将军要求组建一支由华裔为主,会说中英双语的部队以支持中缅印战区的美军行动,巧合的是,经过了解在俄亥俄州的第5航空服务司令部(5th Air Service Command)就有这样的一个小组,在战争部的协调下,第14航空服务团很快就成立了。
据军事历史中心(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的估计,二战中加入美军的华裔约40%不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二战时国会于1943年废除了《排华法案》,此后许多华人通过服役入籍成为美国公民。
二战中华裔军人与其他族裔军人一样为保卫美国、打败纳粹德国及日本军国主义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遗憾的是华裔军人的集体贡献长期被忽略,为此国会于2018年特别通过《二战华裔退伍军人国会金质奖章法》(Chinese American WWII Veterans Congressional Gold Medal Act),承认华裔军人的杰出贡献。为此,美洲同源总会(Chinese American Citizens Alliance)发起了“美国华裔二战退伍军人表彰项目”(Chinese American WWII Veterans Recognition Project),这个项目的目的是表彰和认可二战中在美军服役的所有华裔美国人的努力和成就,并教育下一代永远不忘“伟大的一代”。

美国华裔二战退伍军人表彰项目汇集了许多二战华裔老兵的事迹,其中有一位江华久少尉,1919年1月17日出生于夏威夷檀香山,他是第一位华裔美国战斗机飞行员。江华久从夏威夷大学毕业后在政府机构工作,是一名化学家,珍珠港事件后他毅然选择加入陆军航空军,于1943年5月从飞行学校毕业,1943年10月23日前往英国,被分配到第354战斗机团的353战斗机中队负责驾驶P-51B野马新型战斗机,他将战斗机命名为“中国人的良机”( Chinaman’s Chance)。1944年2月22日江华久在执行第14次战斗任务时,在德国布隆伯格上空殉职,他曾因“战斗中成就优异”被授予空中勋章(Air Me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