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系列179:失踪的飞行女杰

阿梅莉亚·埃尔哈特是著名的女飞行员也是女权主义者,生前创下多项飞行记录,在美国航空史上留下光辉足迹,被誉为“空中女王”。她当时在世界上的名气犹如当今篮球巨星乔丹一般,而她在1937年环球飞行飞越南太平洋时离奇失踪也成为20世纪最令人不解的谜团之一,迄今仍吸引着许多人的关注。

1897年7月24日,埃尔哈特出生于堪萨斯州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律师,外祖父是联邦法官、银行家及当地名人。埃尔哈特从小就对新鲜事物及户外活动感兴趣,父母对她的教育也很宽松,让她获得比当时女孩更自由的活动空间,这为她后来成为飞行员打下了基础。

青少年时代埃尔哈特随父亲调换工作从堪萨斯搬到艾奥瓦、明尼苏达州居住,后来又与母亲一起搬到芝加哥,在那里完成了高中学业。毕业后她曾到宾夕法尼亚的奥贡兹学院(Ogontz School,宾州州立大学的前身)就读,但不久就去了加拿大与妹妹一起生活,参加了护士培训并在多伦多的陆军医院志愿服务。在多伦多的时候,埃尔哈特与友人一起观看了多伦多国家航空展(Canadian National Exhibition),当时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位王牌飞行员的飞行表演给埃尔哈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919年,埃尔哈特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医,但一年后她就结束了学业到加州与父母重聚。1920年年底,埃尔哈特与父亲在加州长滩参观了一个机场,名牌飞行员弗兰克·霍克斯(Frank Hawks)让埃尔哈特坐着他驾驶的飞机飞行了10分钟,这一次的飞行改变了埃尔哈特的一生。埃尔哈特后来表示当飞到两、三百英尺高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与飞行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次10分钟的飞行让埃尔哈特的父亲破费了10美元。此后埃尔哈特决定学飞行,为此她成为卡车司机、在当地电话公司工作来赚取1000美元的飞行学费,这在当时是很大一笔钱。

1921年1月3日,埃尔哈特开始学习飞行,踏出了她辉煌飞行生涯的第一步。埃尔哈特的教练是妮塔·斯诺克(Neta Snook),斯诺克也是女飞行员先驱。6个月后埃尔哈特在母亲的资助下买了一架浅黄色的二手双翼机,她将这架飞机称为“金丝雀”。1922年10月22日,埃尔哈特驾驶“金丝雀”爬升到14000英尺的高空,创下女子飞行高度的纪录。1923年5月15日,她成为第16位从国际航空联合会(Fédération Aéronautique Internationale)获得飞行执照的女飞行员。

此后,埃尔哈特多次飞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的出名是在1928年6月17日成为第一位飞越大西洋的女性,不过那次她并不是单独驾机飞越大西洋,而是与另外两名男性飞行员一起完成了壮举。即使如此,在绝大多数人连飞机是什么样都没见过、女性的主要职业是家庭主妇的年代,埃尔哈特能以女性的身分飞跃大西洋,实在令人惊叹,她也因此成为社会名人,许多企业找她做产品代言人,她到处演讲推动女性解放,成为女权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自从1928年飞跃大西洋后,埃尔哈特一直计划独自驾机再次横跨大西洋,经过4年的准备,她在1932年5月20日林白(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独自驾机飞过大西洋5周年之际,从加拿大的哈勃格雷斯(Harbour Grace)起飞,经过14小时56分钟的飞行,在北爱尔兰的卡尔莫尔(Culmore)降落,成为第一位独飞大西洋的女性,震惊世界。为此胡佛总统向她颁发国家地理学会金质奖章(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s gold medal)、国会授予她杰出飞行十字勋章(Distinguished Flying Cross)。埃尔哈特回到美国时,纽约市为她举行盛大欢迎仪式,数十万民众沿街争相目睹她坐车经过,警察马队沿途维持秩序,盛况空前。

此后,埃尔哈特于1932年8月24日成为第一个独自驾机横跨美国大陆的女性;创下女子不间断飞行记录,在19小时5分钟内飞行了4000公里。1935年1月11日埃尔哈特从檀香山飞往加利福尼亚的奥克兰,成为首位单独驾机来往夏威夷与美国西海岸的飞行员。 此后埃尔哈特从洛杉矶单飞到墨西哥城、从墨西哥城直飞纽瓦克,均打破独自驾机直飞记录。

埃尔哈特在打破多项飞行记录的基础上,开始计划环球飞行。1937年3月17日,她与机组成员导航员弗雷德·努南(Fred Noonan)、无线电联络员哈里·曼宁(Harry Manning)和特技飞行员保罗·曼茨(Paul Mantz)一起从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起飞,由东向西开始环球飞行的旅程,旅程的第一站是夏威夷的檀香山,这段航程一共花费了15小时47分钟,由于气候及技术原因,埃尔哈特驾驶的飞机在珍珠港降落,经过3天的维修,再次起飞时飞机失控,起落架及两个螺旋桨均损坏,埃尔哈特不得不终止这一次的环球飞行。

回到美国后,埃尔哈特在荣誉及经济的压力下,继续推进环球飞行计划,1937年6月1日开始第二次飞行。这次飞行机组人员只有埃尔哈特与导航员努南,无线电联络员曼宁没有同行,他事后表示对埃尔哈特的飞行能力失去了信心,而埃尔哈特驾驶的飞机配置了当时最新型的无线通讯装置,机组没有专业无线电联络员是重大缺失,事后分析均指埃尔哈特不熟悉操控新式无线通讯装置,这也是飞机与地面最后联络不畅的主要原因。

埃尔哈特这一次的环球飞行改变了从东向西的航线,改为从西向东:从迈阿密出发,飞过南美洲、跨越大西洋飞到非州、经过中东、南亚的巴基斯坦到东南亚,经过新加坡到新几内亚,然后飞回加州。全程46000公里,预计费时40天。1937年6月29日,埃尔哈特飞抵新几内亚第二大城市莱城(Lae),从出发到此,共飞行35000公里,占整个行程的三分之二,还余下11000公里的航程。

1937年7月2日埃尔哈特与导航员努南(右)合影,当天起飞后他们在南太平洋失踪(照片:美联社)
1937年7月2日埃尔哈特与导航员努南(右)合影,当天起飞后他们在南太平洋失踪(照片:美联社)

在莱城休整加满油后,7月2日埃尔哈特驾机飞离莱城,按计划飞往4100多公里外的豪兰岛(Howland Island),豪兰岛离夏威夷约3100公里,位于夏威夷与澳大利亚之间。但是,在接近豪兰岛附近时,埃尔哈特与在海上接应的海岸警卫队军舰伊塔斯卡号(USCGC Itasca)失去了联系,最终不知去向。得知埃尔哈特失踪的消息后,罗斯福总统下令启动了当时最大规模也是最昂贵的海上搜救行动,列克星顿号航空母舰(USS Lexington)以及科罗拉多号战舰(USS Colorado)都加入了搜救行动,搜索了豪兰岛周围39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但最终一无所获。

埃尔哈特的失踪成为当时传媒报道的特大新闻,引起民众极大关切。经历了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埃尔哈特的飞行壮举对民众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也使她成为民众的偶像。她被称为“飞得最高、最快、最远的女性”,也被誉为“空中女王”(Queen of the skies)。

埃尔哈特失踪迄今,许多人依然孜孜不倦地希望解开其中之谜,发表了大量论文、著作,各种机构、组织、个人多次利用现代技术到失踪海域搜寻,也有人声称找到了确实的证据,但迄今没有真正能完全揭开谜团的答案。看来,这个谜团还将继续吸引有心人的关注,直到谜底彻底揭开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