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系列(13):副总统伯尔叛国案及审判

晚年伯尔像(国会图书馆馆藏)
晚年伯尔像(国会图书馆馆藏)

美国第三任副总统亚伦•伯尔(Aaron Burr)卸任后,曾被控以叛国罪,但最后无罪释放。时任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John Marshall)在这个案件中,明确指出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叛国的意图及行动,而不是根据公民的言论,因为宪法保护民众的言论自由,避免了这一罪名沦为政治迫害的工具。此一案件对后世影响很大,是美国法制史上的重要案例。

伯尔叛国案审判在当时是轰动一时的大案,不但案件被告为前副总统,而且还牵涉到一系列名人,包括总统杰斐逊、首席大法官马歇尔、独立战争骁将詹姆斯•威金森(James Wilkinson)等人,被告的辩护律师、公诉方检察官、证人等,也都是一时之选。

伯尔在建国之初的历史上曾经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被称为“现代竞选政治之父”(father of modern political campaigning)。他参加过独立战争、当选过纽约州议员、纽约州总检察长以及国会参议员。他在1800年与杰斐逊搭档竞选总统、副总统,结果他们都赢得73张选举人票。当时的选举规定与现在的规则不同,没有明确规定总统、副总统之分,赢得选举人票数最多者当选总统、其次者当选副总统。由于伯尔与杰斐逊的选票相当,最后由众议院经过36轮投票,才选定杰斐逊为总统、伯尔为副总统。因此之故,才有了其后的宪法第12修正案,明确规定投票时必须分明总统、副总统。伯尔从1801年至1805年担任副总统,任满后杰斐逊没有再邀他一起竞选连任。

伯尔与汉密尔顿决斗(油画作者:J. Mund)
伯尔与汉密尔顿决斗(油画作者:J. Mund)

伯尔为后人谈及最多的是他与政治对手、建国先贤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的决斗。在1800年众议院决定杰斐逊与伯尔谁当选总统的投票中,汉密尔顿倾向杰斐逊,是杰斐逊当选的决定性因素,与伯尔结下梁子。1804年当伯尔知道杰斐逊不再挑选他作为连任拍档时,决定竞选纽约州长,但汉密尔顿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反对他当选。在竞选总统与纽约州长的过程中,伯尔认为汉密尔顿发表的言论侮辱了他的人格,要求汉密尔顿解释,但遭到拒绝,伯尔就提出以决斗的方法做一个了断。1804年7月11日两人在新泽西州决斗,结果汉密尔顿身负重伤,回到家中后第二天不治身亡。现任副总统与前任财政部长的决斗,成为当时的重大新闻,而纽约州与新泽西州也以谋杀罪起诉伯尔,但最后罪名都不成立。

伯尔卸任副总统后,因为在决斗中杀了汉密尔顿,而纽约是汉密尔顿的根据地,因此无法在纽约站住脚,于是奔走四处,并南下,在现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地方,从西班牙政府手中租下4万英亩的土地(约合162平方公里)。正是在那一时期,他被揭露与时任北路易斯安那联邦特区州长的威金森密谋将路易斯安那及美国西部地区从联邦分离出去,建立一个独立国家。伯尔与威金森是独立战争时的战友,维持了30多年的友情,但最后向总统杰斐逊报告伯尔有分裂国家阴谋的,也是威金森。不过,当时的证人及后世的历史学家们,对于他们两人谁是这场“分裂国家”阴谋的主谋、谁是替罪羊则有不同看法,争论不断。

伯尔被控“分裂国家”的证据是他卸任总统后,在与友人、政要及外国使节的谈话中,多次表明有意将美国西部地区与东岸地区分离,而且还在俄亥俄、西弗吉尼亚等地招募、训练军队,定制船只、储存军火食物等,并联络西班牙、英国政府,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

在联邦政府下达通缉令后,伯尔曾公开申明他是无罪的。但先后两次被捕。1806年第一次在密西西比州被捕后,当地陪审团认为他只是行为不当,很快判他无罪释放。当更多的有关伯尔分裂国家的计划曝光后,联邦政府再次下达通缉令,伯尔于1807年2月在现在的阿拉巴马州境内再度被捕,并在武装军人的押送下,马车千里送到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受审。

约翰•马歇尔(油画作者:Henry Inman)
约翰•马歇尔(油画作者:Henry Inman)

公开审判从5月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其间联邦检察官曾列出140多名证人名单,包括新奥尔良之战英雄、后来成为第七任总统的安德鲁•杰克森(Andrew Jackson);不过,最重要的证人则是伯尔的好友威金森。经过控方与辩方的多次对质,以及伯尔的自我辩护,首席大法官马歇尔认为控方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伯尔有叛国的企图及实际的公开行动。马歇尔认为只是参与阴谋或暗示、建议战争等言论,不能构成叛国罪的证据,至少要有两名证人为同一公开叛国行动作证,才符合法律要求。陪审团接受了马歇尔的观点,最后判决伯尔无罪。

杰斐逊总统对判决结果很不满意,曾表示法律在这场审判中已不再存在。同时,因为杰斐逊本人曾力主伯尔有罪,因此辩护律师要求马歇尔发传票给杰斐逊,让他出庭作证,由此引发总统职务豁免权的争论。马歇尔虽然最终没有发传票,但他表示总统与公民一样,必须遵守法律。

伯尔虽然无罪释放,但经历了这样一场官司后,从此政治前途不再。他前往欧洲居住了数年,与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成为好友,后来回到纽约,改姓爱德华兹(Edwards),重操旧业,干起律师的老本行。伯尔于1836年9月去世,享年80岁;他在被押到里士满审判时,曾以为自己大限将至,写信告诉女儿不要前来看他,但此后他又活了29年,而且活得有滋有味,还在77岁时再婚,娶了一个富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