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战争结束后,共和党与民主党在政坛上的势力此消彼长,不过10年功夫,民主党就控制了众议院,与共和党旗鼓相当。1876年大选中代表共和党竞选的拉瑟福德•海斯(Rutherford B. Hayes)仅以一张选举人票的微弱优势当选总统,使这次大选成为历史上最具争议以及可能再度引发南北分裂的大选。
19世纪时的共和党代表的主要是北部工业州与黑人的利益,民主党则主要代表南部农场主的利益。南北战争结束后,战争英雄、共和党的尤利塞斯•格兰特(Ulysses S. Grant)在1868年的大选中,以绝对优势击败民主党竞选对手霍雷肖•西摩(Horatio Seymour)当选总统,此后在1872年的大选中又得以连任。但是,格兰特在第二任期内表现糟糕,他的政府屡屡被指贪腐,使民众十分失望,人气快速下降;与此同时,经济也步入衰退期,大量工人失业,人们在担心饭碗的时候,将矛头指向共和党,责备格兰特政府无能。
在1874年的中期选举中,民主党卷土重来,赢得了众议院的控制权,他们在众议院中共获得169个席位,而共和党只得到109个席位。这次国会选举对于两党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共和党对结果感到震惊,而民主党在经过了18年后,重新执掌众议院大权。除此之外,民主党还赢得了35个州政府中的23个州的控制权,包括北部的几个州,而那里的民众通常是偏向共和党的;重要的变化也在南方出现,民主党从激进共和党人手中夺得了几个州的控制权,这说明人们已经普遍开始厌倦共和党的领导。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1876年的总统大选演出了一幕幕令人惊讶的政治剧,各种政治势力间的合纵连横、台上台下交易层出不穷,值得一书。
1876年大选前,格兰特原本还想再次出马竞选第三任,但被共和党领导层阻止,在党内的竞争中,前众议院议长詹姆斯•布莱恩(James Blaine)最有希望代表共和党出马竞选,但反对他的党内势力也很强大,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提名的当晚,场内的灯忽然全都不亮了,因此提名只好延后到第二天。正是在这一晚,形势大变,反对布莱恩的人竭力说服代表不要投布莱恩的票,而转投他人。俄亥俄州州长海斯在党内对头最少,因此得到了大部分代表的支持,在第二天的提名中,最后海斯胜出。
1876年11月7日是大选投票日,根据最初的统计结果,代表民主党的纽约州州长塞缪尔•蒂尔登(Samuel J. Tilden)赢得了184张选举人票,而海斯只获得了165张选举人票。还有20张选举人票悬而未决。根据规定,要赢得大选,必须得到185张选举人票,海斯最初认为自己输定了,因为蒂尔登只需要再增加一票就可以当选了,而悬而未决的20张选举人票共涉及4个州,其中3个是南部州,包括佛罗里达、南卡罗来纳、路易斯安那以及一个西部州俄勒冈。南部是民主党的选民基地,因此,蒂尔登只要赢了任何一个南部州,就可以轻松赢得整个选举。
对于4个州悬而未决的20张选票的归属,共和党与民主党都声称自己这一派赢了,互不相让。为了打破僵局,国会只得在1877年1月成立一个选举委员会,由选举委员会来判定20张选举人票的归属。选举委员会由5名参议员、5名众议员以及5名最高法院大法官组成。为表示公平,其中7人为共和党、7人为民主党,1人为独立人士,这位独立人士是当时的大法官戴维•戴维斯(David Davis)。
在党派对立严重的情形下,戴维斯显然握有决定选举结果的关键一票。为了拉拢戴维斯,伊利诺伊州的民主党举行特别选举,将戴维斯选为参议员,希望他在投票时能够偏向民主党,想不到弄巧成拙,戴维斯正好借口撂下这个烫手山芋不干了,由另外一名大法官约瑟夫•布拉德利(Joseph Bradley)顶替了戴维斯在选举委员会中的位置。布拉德利原属共和党,但被认为是最高法院中最没有党派倾向的,不过在选举委员会的投票中,布拉德利还是站在了共和党一边,在格兰特任期到期前的最后一天,选举委员会以8比7的票数,将20张选举人票全部判给海斯,参议院议长迅速宣布结果,表示海斯当选总统。
海斯虽然以一票之差赢得了大选,但从全体选民票数来看,海斯只获得47.9%的选民票,而蒂尔登则获得了50.9%的选民票,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选民将选票投给了蒂尔登,这也是美国历史上仅有的几次候选人赢得选民票而没有当选总统的大选之一。此外,1876年的大选投票率高达81.8%,是历次大选中投票率最高的,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