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漫在美国深受欢迎[附视频]

在过去二十年里,美国人对动漫和漫画――日本卡通和连环漫画册――的喜爱呈现指数级增长,吸引了不同年龄的爱好者,从而为美国文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刚刚结束之后的日本,漫画和许多科幻动画故事为人们展示了一条新的未来之路。插图画家手冢治虫(Osamu Tezuka)被公认为是现代漫画之父。通过讲述一些有关未来和异域的冒险故事,他奠定了在今天依然风行的漫画风格和基调。其中有些故事影射到当时创作年代的一些社会问题。

手冢治虫最著名的作品是《铁臂阿童木》(Astro Boy),讲述的是一位强壮的少年机器人抗击社会不公的故事。

艾达·帕尔默(Ada Palmer)是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的历史学教授,并且是手冢治虫和动漫史研究领域的权威人士。她说:“手冢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激励”。手冢的父亲坚信,日本未来的繁荣在于与美国建立伙伴关系,并让儿子接受美国意象文化的熏陶。她还说:“在手冢的动漫作品中,西方人随处可见,他们是爱好和平的科学合作者。这就是他所想象的未来”。

在20世纪60年代,手冢与许多其他漫画创作者一起将其创作转变成了一个动画系列。帕尔默说:“他在一开始设计时就着眼于它们的对外输出”。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许多其他的动漫系列也在美国大获成功,其中包括一些儿童动作冒险系列,如《铁人》(Gigantor)、《伟大的托博》(Tobor,又名《第八个人》,The Eighth Man)和《极速赛车手》(Speed Racer)等。但动漫真正成为美国爱好者的重大关注焦点则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

衡量动漫流行的一种方法是看看全美各地“动漫大会”大幅度增长的参与人数。首次动漫大会于2002年举行,“动漫波士顿”(Anime Boston)的组织者当时预计会有500人参加,结果出席人数高达2000人。最近几年的出席人数都超过了两万人。全美最大的动漫盛事是“动漫博览会”(Anime Expo),每年在洛杉矶会议中心(Los Angeles Convention Center)举行,参加人数超过10万。

近二十年以来,诸如《宠物小精灵》(Pokemon)、《美少女战士》(Sailor Moon)和《进击的巨人》(Attack on Titan)等进口动漫系列建立起了庞大的美国观众群。同样,迪斯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也发行了动画制作人宫崎骏(Hayao Miyazaki)的一些英文版电影,吸引了无数的儿童和成年观众。他的电影作品《千与千寻》(Spirited Away) 荣获2003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Animated Feature)。

美国人对动漫的热爱甚至渗透到了美国的本土电影中。帕尔默说,《黑客帝国》(The Matrix)这部非常有影响力的电影,其美学效果从动漫的艺术风格和气氛中受益良多。在真人动作片《杀死比尔》(Kill Bill: Vol. 1)中,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得主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使用了一个延续的动漫序列为角色提供故事背景。

好莱坞(Hollywood) 近年来已制作了一些基于动漫和漫画故事的真人版电影,例如《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和《老男孩》(Oldboy),就像手冢当年在其早期动漫中使用一些西方模式一样,好莱坞也试图以同样的方式来捕捉这些艺术形式的能量和创造力。

帕尔默说:“这可以被描述成一种反复进行的对话。文化接触和文化输出并非仅仅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在这些国家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关系,以促成一个和平和富有成效的未来。”

什么是动漫和漫画?

Cartoon image of young man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在日本,“动漫”(anime)是“动画”(animation)一词的缩写。在日本以外的地方,动漫则是指具体的日本动画风格。所以,虽然来自世界任何地区的动画在日本都被称为“动漫”,但在美国和其他地区,“动漫”则是特指在日本创作的动画。

同样地,对于日本人来说,“漫画”( manga)是指所有连环漫画和卡通制作。它源自两个日文字符,“漫”和“画”。在日本以外地区,漫画特指为儿童和成人创作的日本风格的漫画。

很大一部分动漫是从一些现有的漫画书改编而成的,而一些成功的动漫系列也被改编成漫画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