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n’t it a joy to have friends come from afar?” – Confucius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一段话显示在史密森尼学会网站上,是2014年该学会主办的民俗艺术节(Smithsonian Folklife Festival)中国主题活动的开头语。
史密森尼学会自从1967年举办民俗节以来,今年将是它的第48个年头。今年的活动将展示两个国家的民俗艺术,除了中国之外,另外一个是肯尼亚,其中中国展出的主题是“传统与生活的艺术”。活动时间分为两段,第一段从6月25日到29日,第二段与美国国庆日(7月4日)重叠,从7月2日到6日。地点则与以往的民俗艺术节一样,都安排在华盛顿市中心区的国家大草坪。
华盛顿的国家大草坪(National Mall)又被叫做“美国的前院”(America’s Front Yard),许多重要活动,包括四年一度的总统就职,每年7月4日的国庆日焰火晚会,退伍军人节,还有以往十多年的国家图书节等,以及各种民间团体和慈善机构组织的大型活动都在那里举行。
举办了近半个世纪的民俗节,它的参与者来自全世界90多个国家、美国各地以及许多少数民族社区,包括100多个美洲印第安部落。累计已经有两万三千多位音乐家、艺术家、表演家、手工艺者、工人、厨师和说书人应邀前来,展示他们各自的独特传统文化知识、技术和艺术。参观者则来自全美各地,也有很多国际游客,观众每年都在100万人左右,是在美国前院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年度文化盛会。
这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盛筵。各种各样的文化承载者不但表现着自己,而且与其他文化的代表进行交流,还展示给来自全美和全世界四面八方的客人。民俗节的活动方式不仅是表演,还特别强调游客们的参与,和展示者交流学习,一起唱歌跳舞,品尝各国各地的传统食品。
自从开办以来,除了来到现场亲身体验之外,民俗艺术节每年都会有大约4千万人通过印刷品和网络了解异域文化,这对于增进国与国、人民与人民之间的交流,化解分歧加强合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届民俗艺术节的中国部分,是2009年开始举办的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S&ED)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今年的活动是中国首次作为主宾国与美国方面共同举办,也是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成果之一。
本次活动的中方经过非遗专家、民俗专家、博物馆专家和文化界学者的指导,与史密森尼学会一起从数百项目中精选了来自15个省市的8项舞台表演节目和16种民间手工艺项目,包括传统的中国书法、蜡染、陶艺、刺绣、年画、泥人、面塑、香包、剪纸和风筝等,还有浙江婺剧巨型道具九狮车。游客们可以在现场向专家艺人学习自己动手制作,去饮料或食品摊位品尝地道的中式餐饮,还有吸引人的舞台表演,包括泉州木偶、花鼓灯、青海花儿、雷山苗族歌舞等。
在后天(6月25日周三)举行的开幕式上,音和思琴(Ih Tsetsn)蒙古族原生态艺术团将登台表演呼麦喉唱与长调(khoomei throat singing and long song),还有贵州地扪侗族民间合唱团的侗族大歌,它们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开幕式的结尾,中国与肯尼亚各个民俗艺术节目的代表将与史密森尼学会的官员共同宣布民俗节开幕,并由浙江婺剧团的舞狮者带领观众从中国区的升月阁前往各个场馆。
本博将在以后几天从现场持续全方位地报道本次民俗艺术节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