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案怎样才能成为法律

(State Dept./D. Thompson)

现任美国总统是共和党人,国会两院也都由共和党掌控。共和党是美国两大政党之一。这种局面有助于该党批准通过支持其纲领的立法,但并不意味着有关议案能够畅通无阻地获得通过。

一项议案成为法律取决于“分权制衡”的传统以及有关票数的规定。

(State Dept.)

我们先来看看有关票数的规定。拥有435名议员的众议院批准一项法案需要有多数票,即至少218名众议员投支持票才能使一项议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

参议院拥有100名议员,情况要复杂一点。一组参议员可以采取以冗长演说阻挠议事(filibuster)的方式阻止对议案进行投票表决,除非有60名参议员赞同停止对议案继续讨论,并同意进行投票。

例如,在本届美国参议院,现有的52名共和党参议员需要得到8名民主党参议员的支持才能终止阻挠议事的冗长演说,对议案投票表决。当参议院有足够的票数终止阻挠议事的做法时,仍需对有关议案正式投票表决,但仅需多数票(51票)便能通过议案。如果议案没有引起争议,而且没有参议员采用以冗长演说阻挠议事的方式,则议案获得多数票后便能进入下一个程序。

特朗普总统希望参议院取消以冗长演说阻挠议事的做法,只采用任何议案以51%的多数票便能在参议院通过的方式。他表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能获得通过的议案屈指可数。

美国参议院名誉历史学家唐纳德·里奇(Donald Ritchie)预期参议员不太可能改变允许以冗长演说阻挠议事的做法。他说:“这能使每一位参议员都成为一个有威力的成员。”

(State Dept.)

在过去,有些参议员整夜发表演说,阻止对有关议案进行投票。而近年来,参议员们仅需以这种阻挠议事的做法相威胁,便能让领导层让步。(里奇说,多数党如果知道没有足够的票数阻止这种做法的话,也不太愿意熬夜坐听另一党发言。)

这种阻挠议事的做法有多个目的,不仅是阻拦某项法案。它有助于鼓励参议院寻求跨党派妥协。这使得参议院与众议院极为不同,因为众议院过去20年来的传统做法一直是由多数党着重于不需要另一政党的任何帮助便能通过的法案。

参议院和众议院一旦就某个议题通过各自的议案,这两种不同的文本就会得到协商。如果他们达成的折衷文本能在参众两院(再次投票后)均获通过,议案便能呈交给总统。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能走到这一步,正如里奇所言,美国的制度“根本不是为简单易行而制定的”。(即使参众两院领导人同属一个政党,他们就立法所持的观点也并非完全一致。)

但参众两院的规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总统和法院也具有重要作用。这就是美国宪法中的“分权制衡”,旨在确保政府的各个分支的影响力都不会过大。

当法案确能得到国会批准之后,便会被送交白宫,其为期几个月乃至几年的历程将在那里等候总统的一笔签字。如果总统签署有关法案,该法案就会成为法律。

如果总统拒绝签字或否定法案,该法案也不一定就此止步。国会能在参众两院都获得三分之二票数的情况下推翻总统的否决。这种“制衡”方式能防止总统阻挡一项得到有力支持的议案。回顾历史,国会推翻总统否决的次数只占否决总数的不到10%。

本文由自由撰稿人Tamara Lytle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