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系列90:第30任总统柯立芝

20世纪二十年代是美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被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同时也是财富快速增长的时代,因此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柯立芝繁荣”得名于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他是美国的第30任总统,从1923年8月3日接任总统到1929年3月4日卸任,在任期间正好是二十年代的黄金阶段。

柯立芝原本是哈定总统(Warren G. Harding)的搭档,1920年大选时,共和党推举哈定与柯立芝竞选正、副总统,1921年两人上任,但哈定总统在1923年8月2日突发疾病去世,当时柯立芝正在老家,得到消息后匆忙在家接任总统职位,并赶回华盛顿赴任。哈定执政期间用人不当导致丑闻迭出,成为传媒、民众的嘲笑对象,使得联邦政府声名扫地。柯立芝接任后,一扫政府腐败之风,严明法纪,重塑了民众对联邦政府的信任、也重新赢得总统的尊严,令民众刮目相看,他也迅速走红,成为政治明星。

1872年7月4日柯立芝出生在佛蒙特州的普利茅斯,他的生日恰巧也是美国独立日。柯立芝祖上来自英格兰,家族颇有根底。他曾就读新英格兰名校阿默斯特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后在马萨诸塞州的北安普顿实习法律,其后获得律师执照自己开业。在当地站稳脚跟后,柯立芝渐渐参与政治活动,当时的新英格兰地区是共和党的天下,柯立芝也成了共和党的积极成员,并且从北安普顿市议员做起,在政治阶梯上一步一步向上走,46岁时竞选成为马萨诸塞州州长,5年后接替哈定成为总统。

柯立芝是著名的共和党保守派,保持着新英格兰清教徒的特点,他在担任总统期间,谨言慎行,律己甚严。当时经济迅速发展,财富增加很快,社会上奢靡之风大行,许多政客、权贵、富商以一掷千金、互相炫富为荣,但柯立芝却反其道而行之,展现亲民、勤俭的作风,大得民众好感,树立了总统的威望。柯立芝总统的治国方略是无为而治,认同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念,放松联邦政府对经济的管制,他在任期间实行的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与此同时他大力推动减税、削减政府开支的措施,曾两度否决国会通过的救济农场法案,他认为用国家财力帮助效率低下的农业并不会有什么效益。柯立芝是小政府的信奉者,他认为当时的联邦政府已经过于庞大,有点头重脚轻的味道。

柯立芝有个雅号“沉默的卡尔”(Silent Cal),他与其他政客不一样,不喜欢夸夸其谈,许多时候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别人交谈讲话。曾有一位女士在宴会上坐在柯立芝的旁边,她打赌可以让柯立芝说至少三个词,结果柯立芝只说了两个词“You lose”(意即你输了)。柯立芝最有名的公众言论是他拒绝在1928年大选时竞选连任,他的声明只有一句话“我选择不参与1928年总统竞选”(I do not choose to run for President in 1928)。尽管为人沉默寡言,但柯立芝却是召开新闻记者会最多的总统之一,在任期间一共开过500多次记者会。他是美国历史上首次通过电台现场直播就职仪式的总统,也是第一个通过广播发表国会演说的总统。

柯立芝虽然以沉默寡言著称,但却不乏机智幽默,流传甚广的“柯立芝效应”(Coolidge effect)传说虽然并无确凿的历史证据,但却反映出人们对柯立芝机智过人而又幽默有趣的喜爱。

1929年柯立芝卸任总统,其后出版了自传,1933年1月5日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60岁。去世前他曾对老友表示“我觉得我已经落伍了”。

担任马萨诸塞州州长时的柯立芝(国会图书馆)
担任马萨诸塞州州长时的柯立芝(国会图书馆)
柯立芝及其内阁成员,中间坐者为柯立芝,后排右边第二人为第31任总统胡佛(照片:国会图书馆)
柯立芝及其内阁成员,中间坐者为柯立芝,后排右边第二人为第31任总统胡佛(照片:国会图书馆)
邮票上的柯立芝(照片:邮政博物馆)
邮票上的柯立芝(照片:邮政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