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两个多月来佛罗里达州发生的一起枪击案引起全美民众的关注。十七岁的黑人青年马丁(Trayvon Martin)在造访离婚了的父亲与其女友的住所时,被当地一位义务社区守望者齐默尔曼(George Zimmerman)当作犯罪嫌疑人枪杀。事发后齐默尔曼虽然受到警方的询问,但他以正当防卫为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警方依据不久前通过的新的州法,未将齐默尔曼拘捕,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当地民众的抗议并引起全国范围的争论。
目前这个案件还未有定论,但在这个案件中,一个以网络为平台,允许网民在网上自由请愿的网站“改变”(www.change.org)却意外地大红了起来。原因是这个网站在征得马丁的父母同意后,以他父母的名义发起了一个网上请愿行动“起诉杀害我们17岁儿子马丁的凶手”,这个请愿很快得到了大众的注意,吸引了数十万人的签名,同时引起传媒的关注,在报纸、电视、广播以及博客等广泛报道后,又引起更多人的关心,在短短的三天中,签名人数从五十万增加到一百万,而在其后的四天中,签名人数爆增到两百万。马丁案于是从有争议的地区案件一变而为全国瞩目的大案,连欧巴马总统也对此发表了看法。
“改变”网站开通于2007年2月,目的只有一个,让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该网站就各种议题公开“请愿”,从建站到现在,在该网站上提出的请愿话题五花八门,涵盖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婚姻、宗教、保护动物、刑事司法、环境、健康、人权、贩卖人口、移民、妇女权利等。比如有人请愿要求北卡罗莱纳州野生动物委员会制止杀害驯鹿和小鹿的行为;也有人请愿要求移民局不要将一位身患癌症的非法移民递解出境;还有人请愿要求环保局拯救蜜蜂、禁止拜耳公司的化学产品等等。
由于马丁案请愿的成功,“改变”网站已经成功得到全国关注,成为社交互动媒体的一颗新星。目前该网站的成员已经超过一千万,每个月有上千个请愿在该网站上发出,不少请愿得到积极响应,请愿者成功地将自己的请愿内容变成现实。据“改变”网站的资料,去年美国银行曾试图收取顾客额外的手续费,规定凡使用美国银行取款卡购物的顾客,每个月要交五美元的月费。该计划透露后,引起民众不满,有位22岁的保姆发起请愿,很快得到三十万网民的签名附议,得到传媒报道,一个月后,美国银行在民众以及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停止收取额外费用的计划,原本想随着美国银行一起行动的其他各家银行,也因此打消了念头。这个请愿行动,可以说是小民百姓联合起来成功对抗大集团的典型例子。
另外一个成功的请愿例子是,当国家公园管理处取消了拟议中禁止在大峡谷出售塑料瓶装饮料的计划后,网民威尔逊为此在“改变”网站上发起了一场请愿运动,要求国家公园管理处重新考虑其决定,在十多万网民签署了请愿书后,国家公园管理处宣布2012年春季开始将禁止在大峡谷出售塑料瓶装饮料,其他国家公园也将采用相同的禁令。
“改变”网站是互联网时代新出现的又一种联系网民的社交互动网站,为言论自由提供了新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将成千上万的民众联合起来,而不必让他们实际聚合在某一处或某一地,这种通过互联网平台的联合,打破地域的限制,任何国家、任何人只要能够没有限制地上网,就可以与志同道合者一起为某个议题,小至社区、大至国家联合发出自己的声音。“改变”网站的创始人拉特雷(Ben Rattray)表示 :“我们使用了前无古人的方式来凝聚人民的力量。”
在“改变”网站上提出请愿,没有任何身份以及其他各种限制,只需要提供有效的电邮地址、姓名以及住址即可;而附议的人也一样。目前除了“改变”网站可以让民众提出请愿外,还有其他一些网站也有类似的功能,包括白宫的网站“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 )以及“在线请愿”(iPetitions)、“全球采取行动”(Avaaz.or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