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居迁移落户美利坚

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东北角上,有一座名叫哈泊斯渡口(Harpers Ferry)的历史小镇,它地处与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的三州交界处,这里青峦环绕,两江合流,远离尘嚣。几年前,一栋风格独特的木结构建筑出现在小镇附近——原来这是从中国迁移到美国的云南民居在此安家,环顾周边的青山绿水,这里仿佛正好是云南的映像。

落户于西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三州交界处小镇的云南民居 (图片由作者提供)
落户于西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三州交界处小镇的云南民居 (图片由作者提供)

说起云南民居迁移美国的故事,需要追溯多年前一对美国夫妇在云南的一次旅行和学术考察。

约翰·弗劳尔先生(John Flower)第一次去中国是在1991年,与他同行的还有他夫人帕梅拉·莱娜德 (Pamela Leonard),他们一起在中国农村做调查研究,从此喜欢上了中国。

弗劳尔先生是美国西德维尔友谊学校(Sidwell Friends School)的中文研究主任和历史老师,该校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是顶尖私立学校之一。此外,他还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Virginia Tech)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导力中心的研究员。弗劳尔先生早年在哈弗福德学院(Haverford College)毕业后,在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主攻中国现代史。

在西德维尔友谊学校,弗劳尔先生创建了中国实地考察学期班,这是一个选址在中国云南的跨学科项目,他带领学生们在云南进行实地调查和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历史、人类学、景观生态学、中国文学、汉语和摄影。他还建议学生们做关于民居的研究项目,他认为这样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乡村的生活方式。

2014年,弗劳尔先生和他的学生在云南燕门乡茨中村做田野调查时,被一座古色古香的农舍所吸引,这座农舍采纳了数百年来的传统布局、雕刻和细木工技术,融合了藏族、纳西族、白族和汉族多种民族风格,精湛的木工工艺和建筑结构引人注目。农舍的主人张建华告诉弗劳尔先生当地政府正计划在附近的澜沧江上建造发电站,一座新的水坝意味着不久后农舍将被淹没。

弗劳尔先生听后觉得很遗憾。2014年至2017年,他与学生多次拜访了这所民居,萌生了将它拆解并在美国重建的想法。他得知这栋房子是榫卯结构的,因而容易拆解。弗劳尔先生决定将其搬到美国,用以展示中国传统建筑和农村生活方式。拆解和运输过程非常不易,充满了挑战,包括许可证、运输等问题,还需大量资金支持,但弗劳尔先生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将云南民居搬到美国,免受其即将被水淹没的命运。

弗劳尔先生(前排左一)和他的学生们在暑期项目中 (图片由作者提供)
弗劳尔先生(前排左一)和他的学生们在暑期项目中 (图片由作者提供)

与此同时,弗劳尔先生和夫人构想并创办了一个非营利组织“中国民俗之家”(China Folk House Retreat),致力于促进美中文化和教育交流。该组织提供体验式教育项目,包括夏令营活动,展示中国文化、传统建筑和民俗生活。

2019年,“中国民俗之家”开始了首届暑期项目,吸引不少学生志愿者,他们参与云南民居的重建并学习中国文化,比如,学生们学习如何制作汉麻混凝土墙,如何种植中国花卉果蔬等等。学生们通过在动手实践中学习,产生对东亚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兴趣,并培养与中国的情感。

通过参与建房活动,学生们获取中国建筑知识。 (图片由作者提供)
通过参与建房活动,学生们获取中国建筑知识。 (图片由作者提供)

新冠疫情的出现使这个项目的发展一时受挫,年复一年的暑期中国实地考察也不得不中断。然而,弗劳尔夫妇利用这段时间继续完善他们的中国民俗之家,包括扩建了传统的中式月门以及将于今年完工的厨房和宿舍的框架。

弗劳尔先生和夫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渴望和平与幸福,并期盼为下一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他希望通过”中国民俗之家”的教育项目让两国人民建立友好情谊,为美国学生们创造更多了解中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