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运动的英雄们矢志打破将非裔美国人(African Americans)排除在平等待遇之外的法律和文化壁垒,这些仁人志士与其所代表并为之奋斗的被压迫者们一样具有多元化。以下是一组有关他们的故事以及展示他们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的图片。
黛西·贝茨(Daisy Bates)

黛西·贝茨是民权时代一场早期胜利的主要功臣:这场胜利使阿肯色州小石城(Little Rock, Arkansas)当时全部为白人学生的中心高中(Central High School)取消了种族隔离制度。虽然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在1954年就已经取缔种族隔离法,但当时的阿肯色州州长抵制这一法令,并部署了国民警卫队(National Guard)阻止这9名已注册入学的非裔美国学生进入学校。黛西·贝茨当时是全国有色人种进步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阿肯色州(Arkansas)分会主席,她不顾当地政府的抵制,竭力推进执行联邦法律。1957年9月24日,这9名学生及其父母聚集在贝茨家里,然后由联邦军队护送到学校。
后来在1963年举行的华盛顿大游行(March on Washington)集会上,贝茨成为唯一一位发表演讲的女性。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逃脱了他一出生便沦为奴隶的命运,成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社会改革家及献身于废除奴隶制事业的雄辩演说家。1845年,他的自传《美国奴隶费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人生自述》(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Frederick Douglass, an American Slave)成为当时的畅销书。道格拉斯在谈到废除奴隶制的使命时说:“这场斗争可能是一场道德斗争,亦或是一场人身斗争,并且可能既是一场道德斗争,又是一场人身斗争,但它必须是一场斗争。不提出要求,政权就不会做出任何让步”。
当道格拉斯在1877年搬到华盛顿市的阿纳科斯蒂亚附近(Anacostia)时,他已是一位国际知名人士。他的维多利亚式(Victorian)宅邸现在已成为美国国家历史遗址(National Historic Site)的一部分。
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

在20世纪20年代,在后来被称为“哈莱姆文艺复兴”(Harlem Renaissance)的那个时期,兰斯顿·休斯的诗歌描述了非裔美国人生活中的悲伤和喜悦,将文字与爵士乐韵律融为一体进行文学创作。在出版第一本书之前,休斯就已经去过许多国家,做过水手、厨师,在巴黎(Paris)一家夜总会当过门卫,还干过其他一些工作。
在《民主》(Democracy)等诗歌中,休斯为数以百万计的美国黑人的历程而呐喊:
我已厌倦听人们说,
让事情顺其自然。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我死后不需要自由。
我不能靠明天的面包而活着。
休斯曾被人们称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 of Harlem)。在他生命的最后20年里,他一直住在图中位于该社区东127街的这所房子里。
詹姆斯·鲍德温(James Baldwin)
詹姆斯·鲍德温曾经说过:“这个国家黑人的未来就像整个国家的未来一样明亮或黑暗”。作为一位散文家和小说家,鲍德温直言不讳地批评美国对待非裔美国人的方式。通过撰写畅销书及作为一位公众人物,鲍德温以最犀利的语言描述了美国社会的种种弊端。
虽然鲍德温一直醉心于美国文化,但他最终还是在法国南部的圣保罗-德旺斯(Saint-Paul de Vence)定居。在继续写作的同时,他还在那里接待前来拜访的名人,如迈尔士·戴维斯(Miles Davis)和艾拉·费兹杰拉德(Ella Fitzgerald)。鲍德温在接受《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采访时说:“一旦我发现自己置身于大洋彼岸,我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我从何而来”。

在这些民权英雄去世很久以后,人们依然前来参观他们的故居。虽然这些住宅既不富丽堂皇也不奢侈显赫,但它们会让人们缅怀那些已逝去的美国志士,他们的事业曾推动这个国家走向公正对待所有的男性和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