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印第安纳,体育爱好者中的篮球迷第一反应肯定是NBA东区劲旅步行者队(Indiana Pacers),热衷于赛车的则会联想到世界一级方程式三大赛事之一的印第安纳波利斯500(Indy 500),而对那里的学生而言,Hoosiers是该州州立大学主校区所有运动队的名称,该州还有不少高中体育校队也以Hoosiers冠名。在美国很少有人不知道印第安纳州的昵称就是The Hoosier State。
印第安纳位于美国中西部,它是第19个加入联邦的州,是当年西进运动时首先开发的地区之一,也是前往更为偏远的新边疆的重要出发地点。Hoosier这个昵称的来历有许多版本,其中一些与这段历史有紧密联系,而流传甚广的说法大多和语音有关。
中西部在那个时候地广人稀,到处都是树林和茅草,新移民们的宅地面积很大,家中都有枪支,出门也会携带武器防身,所以无论是有外人来还是在路上遇见生人,他们都会高喊“谁来了?”(Who’s here?)以避免误会甚至发生枪战。当地人说的是阿巴拉契山区土话,发音为Who’sh ‘ere?,外人听起来像Hoosier?,时间长了,大家就把那一带的人戏称为Hoosiers。按道理这种称呼应该针对所有俄亥俄河西北地区,除了印第安纳之外还有俄亥俄、伊利诺伊等州,为什么后来只有印第安纳州“荣获”这一称号就不得而知了。
最早将Hoosier一词印成文字的是芬利(John Finley),他写的一首诗名字就叫The Hoosier’s Nest,即“Hoosier的巢居”。1833年元旦那天,印第安纳波利斯日报(Indianapolis Journal)将它作为该报的发行地址,于是这一称呼很快就传遍美国,甚至传到了海外。
Hoosier的另外一个来历也和发音有关。那时候离开东海岸去西部边疆拓荒,既要具有事业心,勤劳聪明,敢于闯荡,必要时还得动手甚至动枪,打架斗殴在那里是家常便饭。传说中一间酒吧因为头天晚上发生过打斗,有人耳朵被割掉,第二天客人进来,会一边脚尖碰一下地上的那只耳朵,一边问:“谁的耳朵呀?Whose ear?”随后就转音成了Hoosier,也就变成了当地人的代称。
当然也有显得比较“文明”一些的说法,其中之一就是1826到1833年开凿路易斯维尔-波特兰运河的时候,有一个名叫胡雪儿(Hoosier)的承包商偏好在印第安纳招工,人们把他雇用的工人统称为胡雪儿的人(Hoosier’s men),后来就转义变成印第安纳人的昵称了。政治家们常常有装门面的癖好,来自印第安纳的国会参议员贝赫(Evan Bayh)与哈特基(Vance Hartke)就以这个故事为依据,在1975年将印第安纳州昵称来历的这一版本写进了国会记录(Congressional Record),但是美国陆军工程兵搜遍了当年运河建设的文件档案,却找不到任何与Hoosier有关的记载。
无论The Hoosier State的来历如何,对于一个州或者它的居民来说,它可以说是在美国听得最多的昵称。我们以前介绍过俄亥俄州的昵称鹿瞳(Buckeyes),北卡罗来纳的焦油脚跟(Tarheels),它们和Hoosier一样都历史悠久,从19世纪早期就开始流传,但是没有一个像Hoosier那样广为人知。美国人唯一一个可以和Hoosier比肩的昵称是“扬基佬”(Yankee),但是它起源较晚,在南北战争的前后,而且是对北方人的泛称,并不是单指一个州。
除了现在印在该州普通车牌上的The Hoosier State这一昵称之外,原来在该州还有一个印在车牌上的昵称,即“美国的十字路口”(Crossroad of America)。我们看一下地图就可以发现,印第安纳州的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不但位于该州的中心,也是许多州际高速公路的交汇点,包括65、69、70和74号等高速公路。其他跨越该州的高速公路还有64、80和90号等重要干线。而且在州际高速兴建之前,印第安纳就是许多重要的国道交汇的地方,所以尽管Crossroad of America已经在车牌上被Hoosier所取代,但是该州作为陆路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