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国的青山绿水常常令人流连忘返。但是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人们急功近利,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母亲大地只顾利用攫取,不知奉养呵护,在很多地方造成严重污染,不但威胁那时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而且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努力偿还前人留下的“债务”。俄亥俄州有一条叫做凯霍加(Cuyahoga River)的河流,在克利夫兰(Cleveland)汇入伊利湖,它在19到20世纪之间所受到的严重污染,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19世纪的时候,克利夫兰地区仰仗濒临大湖区的地理优势,工业化迅速发展,钢铁炼油等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那时候人们把高耸入云的烟囱和排泄废水的沟渠看成是进步的象征,因为它们带来了发展和人们赖以生存的工作机会。当时也制定了关于排污的法律,但是完全没有考虑环保,例如1890年克利夫兰关于凯霍加河的排污法,仅仅规定废物排放不得“影响和阻碍航运”。
就这样,凯霍加河成了工矿企业的排污水沟。100多公里的河道,主要河段严重污染,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河面上漂浮着油污的垃圾,在码头桥隧等垃圾壅塞的地方,因为轮船或火车通过溅落火种多次引发火灾,最早可以追溯到1868年,1912年的火灾还导致5人死亡。今天在克利夫兰的公共图书馆可以查到许多当年河面发生大火的照片。
河流污染严重到着火燃烧,当时并非克利夫兰一家独有。芝加哥、水牛城以及新泽西州的帕塞伊克(Passaic)等地都发生过。人们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政府也立法试图对排污加以管制,1948年国会通过了“联邦水污染控制法”(Federal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ct)。但是该法只授权联邦对跨州的河流湖泊等水体制定法规,其他的水域污染控制标准由各州自行制定,加上当时污染物检测技术相当原始,而且没有排污的授权体制,法律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就在国会的法律通过后不久,1952年凯霍加河在克利夫兰的杰斐逊街桥下发生大火,造成15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不过最终是1969年的火灾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那次凯霍加河起火造成的经济损失虽然不超过10万美元,但是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已经大大提高,纽约时报和国家地理等报章杂志大量报道,加上知名摇滚乐手兰迪•纽曼(Randy Newman)专门为此创作歌曲Burn On,风靡全美,其它流行乐手纷纷跟进。面临巨大的压力,国会终于在1972年对1948年的法律进行大幅修正,从此美国有了一部具有执行力度的“清洁水法”(Clean Water Act,简称CWA)。
CWA的执行,加上后来的多次修订,凯霍加河的治理走上了正轨。早在1969年那次大火之前,克利夫兰就拨出1亿美元的专款用于凯霍加河的清污治理。CWA通过后,从1972到1989年,联邦政府拨款560亿美元,加上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这一期间凯霍加河的治理总共花费了1280亿美元,兴建了多处污水处理厂,在克利夫兰与阿克伦(Akron)之间的河段建立休闲区,2010年升级为国家公园。企业面临巨额罚款,不得不执行排污法规。一些电厂被关停,河道上的部分水坝被拆除。经过40年的努力,现在凯霍加河重现生机,原来河里连水草都不长,透明度仅有几厘米,现在鱼类又回到了这里。划艇、游船和龙舟大赛等水上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不是短期就能恢复的。这里的人都知道,钓鱼最好当作休闲,钓上来再放回去,因为它们大都是能够耐毒的品种,体内汞或多氯联苯含量比较高,吃了对身体有害。事实上,克利夫兰还远远没有达到CWA的治理要求,就在人们赞美40年后凯霍加河重焕青春的时候,当地政府与联邦环保总署和州政府达成一项承诺判决,作为被告,俄亥俄州东北区污水排放管理局(Northeast Ohio Regional Sewer District)因为没有达到CWA的排污标准,被处罚款60万美元,并限期整改,到2035年,雨水收集率要达到98%。为此,地方将投入大约30亿美元兴建雨水收集与处理系统,包括7座新的地下储水库,全部建成后每年可以收集2百万立方米雨水。
但愿20年后,克利夫兰和它的凯霍加河将成为一个人间乐园。